|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委外办正式发布《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译写规范》(2025 版)(以下简称《规范》)。
据悉,《规范》聚焦九大重点领域,涵盖通则、市政交通、文旅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餐饮住宿、商业金融、政务九大部分的公共标识;同时将标识划分为功能设施信息、警示警告信息、限令禁止信息、指示指令信息、说明提示信息等大类,分类清晰、覆盖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深度融入广州本土文化基因,在市政交通、文旅娱乐、餐饮住宿等场景,系统补充广州城市道路、经典粤菜、特色景点等标识译写规范。已成为英语外来词并收入权威英语词典的中国菜名和食品名称,保留其原译名,比如:经典粤菜叉烧保留其原译名“Char Siu”,豆腐译作“Tofu”,馄饨则保留其原拼写方式,译作“Wonton”。
叉烧。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豆腐。图片来源:凭祥市融媒体中心
馄饨。图片来源:“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此外,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汉语拼音,并用圆括号标示注释,如:油茶译作Youcha(Stir-Fried Flour Tea)。
油茶。图片来源: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中国美食风靡全球 “粤译英”名字贴切又有趣 你希望哪些美食也能拥有英文名?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一起给它们“起名字”
来源丨广州日报、广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