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27日下午4点,儿子马上要回校上课了,想着做点好吃的,骑上电动车从家里出发,前往铜州市场买菜去。来到喷泉广场转盘的斑马线时,发现一位老人正倒在斑马线上,旁边还倒着一辆自行车,再旁边两三米的地方也有几个骑电动车的人驻着车观看,以为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不由得放慢了车速,仔细观察,感觉不像是交通事故,因为没发现有事故的另一方。围观的人纷纷骑上车走了,只有一个小姑娘在迟疑着,我在约5米远的地方停下车,走了上前,问了一句:“阿婆,怎么回事啊?”阿婆说:“我自己摔倒的。”我看向旁边的小姑娘,她略微点点头,我继续对阿婆说:“你需要帮助吗?”阿婆说:“你好心就帮帮我,我站不起来了。”
说实在的,在我下去之前心里也浮现过“会不会被讹”的念头,但阿婆已经在那坐了两三分钟了,意识很清晰,事发地又在交通要道上,一定有监控,一个小姑娘都想着要过去帮忙,我一个人民教师更应该主动施以援手。 我走到身边,蹲了下来,单膝跪下,另一只脚放到了阿婆的背后,让她靠着,那个小姑娘也蹲了下来,用手托着阿婆的肩膀就想扶起来,我立刻制止了,现在没有“扶不扶”的问题,只有“怎么扶”的技巧。我问阿婆:“现在觉得怎么样?头晕不晕?眼花不花?胸口疼不疼?身体各个地方还有手脚麻不麻?能不能动?”我想先排除有没有脑梗或心梗的可能,我所知道的常识告诉我,这类的情况一定不能随便移动病人,老人说都没有,就是有腿有点疼,站不起来。但我又考虑到另一个可能,这个年纪的老人一旦摔倒,最有可能的就是摔到股骨头,如果断了,我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处理不当也可能二次伤害,又对阿婆说:“你用手捏一下大腿和大腿根,有没有刺痛感?”她说:“有点疼,但不在太痛。”在做了这一番确认后,我认为应该不算严重,就对她说:“阿婆,那我们先扶你起来,到旁边休息一下,再找你家人来,现在在路中间,车子越来越多,很危险。”然后我跟那小姑娘换了个位置,我到她受伤的左侧扶她,刚扶着站起来,想着往路边挪一下,阿婆说:“好痛!”我一想:坏了!这股骨头伤得不轻!不能再动了,就对阿婆说:“你马上打电话给你家里人,叫他们立刻过来,我这边也帮你打120吧?”阿婆说:“我家里人很近的,我打电话给她们,让她们过来再说,但她们都是女的,一会你还得帮帮我啊!”我说:“放心吧,阿婆!我肯定帮到底的!”阿婆给家人打了电话,我在旁边听着,电话中阿婆一开口就强调了是自己摔倒的,我更坚定了刚才这个“一定要扶”决定! 由于阿婆左脚完全到不了地,我只有使劲的托着她的腋下,让她靠在我身上,小姑娘也在另一边搀扶着。由于我腰肌劳损,后背一使劲就容易抽筋、痉挛,站了十多分钟后,后背的肌肉果然抽筋了,只能一只手托着阿婆,一只手放在后面揉着,这个时候可能小姑娘也看出了我的不适,用力的举高她的手,把阿婆托着更紧了些。阿婆可能也有点担心我要走了,跟我拉起了家常,问我姓什么,老家里哪的,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姓黄,是小学教师。阿婆说:“我的女儿也是姓黄的。”我说:“那算起来也是本家了,您就放心吧,我会陪着安排好你的。”阿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不停地向我和小姑娘道谢。
几分钟后,阿婆的家人到来了,那两位应该是她的女儿,一来到阿婆先跟她们说事情的经过,我就跟她们说了一下我观察到的情况与初步判断,建议打120,让专业的人员来处理。然后,我们合力把阿婆往路边挪了挪,等到救护车到来,帮忙着扶上担架,送上救护车。
阿婆的家人执意要我留下电话,说是要感谢我,我说:“这都是应该的,只是举手之劳,咱们北流是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不扶也会有人来扶的。”她说:“可能也有人不敢扶的,但你们帮扶了,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一定要感谢的。”
这时,我才发现刚才那位与我一起扶起老人的小姑娘在阿婆的家人到来后已悄然离开,看年龄和打扮,应该是中学生,真后悔,我也没问到她的姓名与学校,我也应该感谢她,她也给了我毫不犹豫地“扶一扶”的勇气,有这样的年轻人,有这样的中学生,“扶不扶”已经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文明之花开在了每一个人心里,北流这座文明之城也将越来越文明、和谐、美丽!
最终,送儿子到学校迟了几分钟,但一路上我和他谈论了这件事,他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如果是我,我也一定扶!”这就是“扶”带来的“福”! 作此记录,作为自己要时刻怀向善之心的提醒,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传递文明、和谐、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更作为一名北流“好人社会”的一员,寻找那口罩下美丽的脸庞!小姑娘,谢谢你!
(作者:黄世林,系北流市东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