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纠纷、物品丢失等看似“小事”,却关乎群众的切身感受,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北流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预防警务”为引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日,发生在我市的几起警情处置,生动展现了基层民警的服务速度、调解温度与治理深度。 速度:一小时寻回爱车,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 “警察同志,我的自行车不见了!”11月16日晚近10点,一名男子焦急地走进北流市公安局永顺警务室求助。 值班社区民警立即行动,陪同其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引导协助其到派出所报案。然而,服务并未因流程流转而中断。就在失主前往派出所的间隙,执行夜间巡防的民警在步巡至一小区时,敏锐地发现一辆自行车与失主的描述高度吻合。 “快,拍照发给所里让失主辨认!”通过高效的内部联动,一张照片迅速传回。经确认,这正是报警人丢失的自行车。从接到求助到物归原主,整个过程仅用时约一小时。
民警速度,体现在接警后的快速反应,更体现在将服务意识融入日常巡防的主动作为。社区警务室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正通过这样的“快反”与“主动”,让安全感和满意度直达百姓心间。 温度:巧解“熊孩子”风波,法理情交融化干戈
“警察同志,邻居家小孩又跑到我家捣乱了……”11月6日,新丰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接到群众反映,邻里之间因孩子多次入室捣乱、随意拿取物品等问题,关系剑拔弩张。
这不仅是孩子的顽皮,更是邻里矛盾的爆发点。民警当即决定介入,将双方请到派出所进行调解。民警耐心倾听屋主的烦恼,细致安抚其情绪;同时,严肃地对孩子家长进行法治教育,明确监护责任;并对孩子进行了耐心地引导。 一番“情、理、法”交融的沟通后,双方的怨气消了,隔阂化了,最终握手言和,并就共同教育引导孩子达成共识。 民警温度,在于不偏不倚的公正,在于将心比心的沟通,更在于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的初心。他们是执法者,也是邻里关系的“修复师”。 深度:洞察“乌龙”案中案,提前一步化解风险 “我的电车昨晚停在门口,一早起来就没了!”11月17日凌晨,沙垌派出所接到村民梁某报警。 民警迅速出警,现场却无任何盗窃痕迹。凭借职业敏感和对农村熟人社会的了解,民警推测此事必有蹊跷。果然,询问隔壁邻居欧某后得知,原是梁某连续两晚停车挡路,沟通无果后,欧某才一气之下将车推至不远处“小小惩戒”。
车辆很快找到,完好无损。但民警的工作并未结束。他们现场开起了“调解会”:批评欧某方式不当,也教育梁某文明停车。双方均认识到自身问题,一场潜在的邻里积怨被成功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民警深度,在于能透过表象洞察根源,在于处置一件事,想到一类事,预防一片事。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洞察力与主动性,正是“预防警务”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点滴故事,是北流公安深耕基层治理的缩影。下一步,北流公安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正触手可及、温暖充盈心间。
北流公安温馨提示:邻里之间,以和为贵。遇事多一分沟通,少一分冲动。倡导文明停车,互谅互让,共同守护我们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如遇纠纷无法解决,请及时联系社区、村委或拨打110,民警始终在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