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8206|回复: 1

[本地焦点] 摩托车在北流,曾是最鲜活的“风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佛山

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车开始在玉林出现。彼时一辆摩托车的价格约2000至5000元,相当于普通职工数月甚至一两年的工资,只有少数“先富起来”的家庭才买得起。


到了90年代末,摩托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它承载的不仅是出行的需求,还成为了许多人的谋生工具,人们用它下乡收购农产品、营运。而城里的年轻人把摩托车当成“时尚工具”,用来交友、旅游等。摩托车几乎成为那个时代“速度”“财富”“自由”的象征。





20世纪90年代
玉林城区出现摩托车专业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玉林城区的摩托车悄然增多,很多年轻人都把骑摩托车视为一种时尚。街头巷尾,一辆辆各种品牌的摩托车往来穿梭,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据一些“70后”回忆,那个时候的年轻人结婚喜欢用摩托车当婚车。他们在摩托车车头绑上大红花,长长一排摩托车行驶在路上,很是拉风。而当时在农村一些较富裕的人家也开始购买摩托车用来拉货。当时的摩托车可以说是拉货“神器”,一次可以拉四五百斤货物,一天能跑上100多公里。


f0229dffe575ab072176491842b51448.jpg

20世纪90年代末,城区街头的摩托车车流。


随着摩托车需求量不断增大,1993年,玉林城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摩托车市场,地址就在玉林城区人民东路原轻工宾馆(最初叫轻工招待所)一楼的铺面。据原玉林地区二轻局工作人员霍兴旺介绍,当时仅有3户经营摩托车的商户,销售的主要是外国品牌摩托车。1995年前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买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经营摩托车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1996年该市场搬到玉林城区民主中路青年广场至一环路口路段。博白、陆川、北流、容县等地的人都是到这里购买摩托车。2001年,玉林顺势在一环北路建起了广西第一家大型摩托车专业市场——玉林市摩托车市场。这个市场见证了玉林摩托车的鼎盛时期。





上山下乡跑长途
摩托车成为市民致富的主要工具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摩托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当时道路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摩托车以其简单灵活的驾驶方式、优良的通过性能以及载重量极受农村一些商贩的喜爱。”福绵香蕉种植大户谢志健还记得,那时很多人都用摩托车下乡收购诸如香蕉、大蒜、红薯等农产品,然后再卖给大的收购商。即使农户的农产品数量不多,种植的地方偏远,他们也不嫌弃,因为摩托车本身就具有善走小路的优点。他记得,有一年遇上香蕉行情不好,没有客商前来收购他种植的几十亩香蕉。后来,还是玉州区大塘镇一群专门骑摩托车下乡收购香蕉的小商贩帮他解决了销售的难题。他说,那年有近20个小商贩天天来,他们一辆摩托车能装250多公斤香蕉,一天赶两趟,不出一个月,滞销的香蕉全部销售一空。


摩托车还曾是养鸡人的一大帮手。“在2000年前,村道还没硬化,上山的路就更难走。”玉州区仁东镇中庞村一位姓陈的养鸡大户说,以前他在村背后的山岭养鸡,拉运鸡饲料的货车根本上不了山,鸡饲料都是用货车拉到山脚后,再用摩托车拉到山上去。摩托车成了他当年养鸡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这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还用摩托车进行载客营运。他们中不少人介绍说,那时一天跑10个小时以上,一天下来挣二三百元是很平常的事。忙的时候,有时一天能挣上五六百元。如果是跑夜车,挣得更多。因为当时从广东返玉林的大班车回到玉林时一般都是凌晨两三点,这个时候没有班车,乘客要回家就只能搭乘摩的回去。而这个时候的价格往往比白天多一倍。所以就有人专门跑夜班,创造过月入超万元的纪录。


e24dd0f16c7f5b7a9c26a253862ae617.jpg

“摩托车大军”曾是春运道路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刘展雄 摄)


摩托车还曾是打工一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年很多到广东打工的玉林人都喜欢骑着摩托车去广东,春节时又骑回来。所以临近春节就出现从广东回乡的“摩托车大军”,成为春运道路上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如今,随着汽车的普及,摩托车逐渐退出了主流交通工具行列,但它是一代人奋斗与梦想的见证,承载着上世纪90年代独有的激情与荣光。采写丨玉林市融媒体


发表于 2025-9-2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石家庄
九十年代北流,摩托曾是财富象征,后化身百姓生计伙伴,载着梦想穿梭城乡间。时代车轮滚滚,留下鲜活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