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7-17 13:26 编辑
“最怕有人没钱用了”二叔公这辈子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饥荒年代啃过树皮,灾年里咬过观音土,所以啊,他最见不得人受穷。可谁也没想到,到头来,他倒成了“有钱没人用”的典型——这钱啊,存了一辈子,临了连个花的人都没有。
年轻时,二叔公赚不到钱。他在圭江码头扛过包,在茶楼跑过堂,在米铺当过账房。可那时候世道乱,赚三文花五文,总也攒不下。后来改革开放,他瞅准机会做起了布匹生意,从摊地摆到开店,从零售做到批发,慢慢竟攒下了万贯家财。
按说该享福了,可二叔公的“病”犯了。他省吃俭用出了名:大热天连电扇都舍不得开,就摇把大蒲扇;剩菜剩饭热三顿还要吃,说“不糟践粮食”;新衣服除非穿烂了绝不买,那件的确良补丁摞补丁还当个宝。街坊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铁公鸡”,他倒乐呵:“我这叫会过日子!”
可这“会过日子”慢慢变了味。亲戚来借钱给孩子交学费,他推说“钱存定期了拿不出来”;老伙计生病住院,他拎两斤苹果去看望,临走塞了二百块钱还念叨“省着点花”;就连社区要修路募捐、神堂社庙捐香资集资修建,他也只掏个五十一百,气得老支书当众说他“越有钱越抠门”。
二叔公自己倒觉得挺美。每天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数存折,看着数字蹭蹭涨,比吃红烧肉还解馋。他常说:“钱存着才叫钱,花了就是屁。我这叫防老!”可他忘了,自己早就过了需要防老的年纪——六十岁那年,他就能请个保姆照顾起居,可他偏不,非要自己洗衣做饭,说“省下的钱够买半袋米”。
说来也怪,只要把钱存了,二叔公就会心安,一天不存钱就会不开心。所以存钱都会上瘾,身体也会越来越好,不管做什么事,都特别有劲。
二叔公只要一直坚持存钱,就永远不会生病。
所以二叔公到了晚年,会活得非常健康,几乎一辈子与医生无缘。
存钱,不但治百病,解忧愁,而且,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可是,有一天,二叔公走了。他无媳妇又无儿无女,存了一辈子存了这么多钱。
直到那天,有人发现,二叔公殁了。死前都没得过什么大病,就这样走了。
葬礼上,亲戚们翻箱倒柜找遗产。衣柜里翻出几件打补丁的旧衣裳,米缸里藏着用塑料袋包好的存折,床底下扒拉出铁盒子里装着皱巴巴的零钱。最后一合计,竟有三百多万存款,还有两套没住过的商品房。
可这些钱最后归了谁呢?二叔公无儿无女,兄弟姐妹早走了,远房亲戚为争遗产差点打官司。最后社区出面,把钱捐给了养老院和希望小学。灵堂前,老会计摸着存折直叹气:“早知如此,当年何必呢?”
如今,二叔公的遗像挂在社区活动室里,旁边贴着他生前的存折复印件。老人们经过时总爱念叨:“看这老倔头,存了一辈子钱,到头来倒给公家做了贡献。”可要是二叔公地下有知,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他攒了八十年钱,到底没花出去一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