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69226|回复: 0

[百姓话题] 百岁依然十分健康,还能干活!北流这位百岁老人的“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在北流市民乐镇萝村解放组,早上常会看到一位满头银发、身材瘦小但腰板挺直的老人绕着村子在走动。说起老人,村里人无不啧啧称赞,不仅因她是村里目前最健康长寿的长辈,也不仅因她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更因她豁达乐观、乐善好施的待人处世态度。她就是百岁老人杨月兴。

ee76242c481ed4a569c946e9b85bd9a2.jpg

杨月兴1922年出生在桂平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当时正是白色恐怖年代,由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只好将未满两岁的她送给邻村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以换取10斤大米来填一填家里五口人的肚子。


做童养媳后,挨打挨骂和挨饿伴着杨月兴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公婆没让她上过一天学,最苦最累的活就让她干,每餐只能夹点别人吃剩的残渣碎屑就着不见米粒的稀粥咽下去。冬去暑来,受苦受难的日子让杨月兴学会了坚强,她在默默承担超负荷劳动的同时,在心里积蓄着一股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有一次因生病,杨月兴在挑水回家的路上摔倒,水倒了,水桶也破了,公婆和丈夫狠狠揍了她一顿,还让她跪在过道里不准睡觉。杨月兴再也无法忍受,决心冲出牢笼。趁着夜深人静,她设法逃出家门,跑回了娘家。


父亲听完女儿的哭诉,连夜带着她翻山越岭,蹚河涉水,从桂平一路走到北流民乐萝村,后经人介绍将她许给了一户人家。“我清楚记得那天是1942年2月19日。”杨月兴老人说,尽管当时还是兵荒马乱,尽管自己从此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但终于能逃离那个受尽折磨的地方,她稍稍舒了口气。


瘦小双肩,挑起艰苦岁月

杨月兴嫁到民乐萝村后,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虽然生活仍极其艰苦,但有了同样出身贫苦的丈夫的疼爱,她的生活有了盼头。


自1943年起,杨月兴和丈夫陆续生育了10个孩子,3个夭折,7个抚养成人。为了把几个孩子养育大,身高不到1.5米、体重不到40公斤的杨月兴力量迸发。


每天天没亮,她已到村口挑回满满一缸水,把两筒米(不到两斤)放到一个大锅里熬煮,天亮了,粥也熬好了,那是孩子们一天的食物。没等孩子们醒来,杨月兴已开始一天的劳作,下田、种地、割猪草、打柴……忙完一桩又一桩。天黑回到家,孩子们吃剩的稀粥水就是她劳作一天的“慰劳品”,但她感到很满足,毕竟孩子们没饿着,身体还算健康。有时家里的米实在少得可怜,杨月兴就变着花样煮薯米粥、芋头饭或野菜羹,尽量去填饱孩子们的肚子。


7个孩子渐渐长大。这时杨月兴想到自己苦难的童养媳日子,那是由于贫穷落后、文盲无知所致。因此,她倍加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供7个孩子全部上完高中,她家成了当时村里少有的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户穷人家。“我丈夫和他二哥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二哥当了军医,丈夫成了一名志愿兵。”杨月兴老人的儿媳王姐说。继两个儿子先后走进军营,大儿子和三儿子也通过努力成为“吃公粮”的工人,三个女儿相继成家立业,秉承母亲辛勤坚强的品格,成了勤劳致富的好媳妇。


时间飞逝,到了1985年,杨月兴已60多岁,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坚持在农村耕田。1994年,她跟随二儿子在北流城区居住,开始了照顾孙辈的生活,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结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为人豁达,深得晚辈爱戴

初到北流的头几年,杨月兴作为一名“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加上夫家贫穷力薄,常常受到左邻右舍欺辱。杨月兴从不计较,面对无端辱骂,既不还嘴也不还手。每天,她用繁重的劳动来充实自己,不招惹别人,不搬弄是非,还尽能力去帮助别人。渐渐,她用善良、宽容和豁达化解了敌意,村里人慢慢接纳了她。


孩子们成家立业后,老人的生活一天天宽裕,她常常把家里多余的粮食拿出来接济村里的贫困人家,儿子给她捎回的营养品也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老人豁达的胸怀、善良的举动赢得了村里人的敬重,深得晚辈的爱戴。


“奶奶总是教育我们要多做好事,莫行坏事,吃亏是福。对邻里她都热心相助,自己办不到就让儿子、孙子帮忙。”提到老人,她的孙女一脸幸福地说,“有好吃的奶奶总是留给我,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奶奶乐颠颠地忙前忙后给我弄好吃的,返校时又是大包小袋打点好给我带去。”


勤劳节俭,回乡养老简单充实

叶落归根,在城里和儿子生活了20多年的杨月兴提出返回乡下居住,2016年,孩子们把她送回了萝村老家,由住在同村的女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地处大容山脚下的萝村山清水秀,其时94岁的老人如同鱼儿重回小溪,快活极了。可没过几天她就闲不住了,不是到女儿的菜园拔草施肥,就是帮隔壁的侄孙子看顾小孩,只要能做的事都抢着做,劝也劝不住。



91d6c6e1939f0209e93e48eb27db6caa.jpg

老人在晾衣服。


老人非常享受回乡后的生活,坚持自己烧水洗漱、洗衣、打扫等。老人家还特别爱干净,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锅头、炉灶擦得锃亮锃亮的。她自己的房间也是打扫得一尘不染,物品分门别类拾掇整齐有序。


虽然生活好过了,已是五世同堂的老人依然过着节俭的生活。晚辈给她买新衣服,她总是嗔怪不必花这些钱,甚至让把衣服退了;放着晚辈买的新被子不盖,却要盖以前的旧棉被,说旧棉被厚重更暖和。儿孙们对此感到无奈,老人却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总是叮嘱晚辈们要干好工作,忙自己事情去,不用为她操心。

健康长寿,源于良好作息

百岁的杨月兴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她头脑清醒,手脚灵便,只是听力有些欠缺,“婆婆之所以健康长寿,不仅得益于几十年不辍的劳作,更源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王姐说。


老人一日三餐定时进食,每餐一小碗,宁可少吃绝不多食。“前几年跟我们住时,面包、粥饭、杂粮、荤菜、素菜,她都爱吃。”王姐说。近几年,老人爱上了吃粥,一日三餐不是胡萝卜瘦肉粥就是山药骨头粥,再配点切碎的蔬菜,吃得津津有味。老人还特别爱吃猪脑,由于她没有“三高”,胆固醇值也正常,儿孙们就时不时买来一两副猪脑,加入红枣、枸杞、党参蒸给她吃。


老人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便是每天早餐后出门走走,遇上熟人就唠一唠,要不就独自沿着村前屋后走动,不到一个小时绝不回家。老人还特别能睡,每晚8点必上床睡觉,且入睡迅速。早晨则6点准时起来,从不赖床。除此之外,“善忘”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历经新旧社会的沧桑变迁,苦难和阅历让老人学会了淡泊世事,善于忘却,面对不幸与挫折,她总能坦然直视,让时间把一切带走,不耿耿于怀。


“婆婆历经百年人间沧桑,为我们积累了一笔用不尽的财富,那就是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和宽厚豁达、乐于助人的处世之道。”王姐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