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9-30 10:44 编辑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月饼又开始“惹事”(笑)。现在公司厂里作坊等用人单位纷纷搞福利发月饼,人人有份,皆大欢喜。“厂里发月饼,全是大品牌”。可抱回家打开一看——全是假月饼!工人老张拍着桌子直骂,“商家无良,厂长也不是人,把咱当要饭的糊弄!”这场景像极了上海静安法院审理的那起假月饼案——孙某某伙同他人从地下作坊进货假冒“美心”“广州酒家”月饼,贴上防伪码在微信平台销售,涉案金额15万元,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七万。法官谢文娟说得透亮,“假月饼不仅侵犯商标权,更可能藏着食品安全隐患,轻则拉肚子,重则要命!”
假月饼咋就敢明目张胆上餐桌?先看山东斗门区的王先生——花396元买了两盒“品牌月饼”,吃着味儿不对,一看包装模糊,一查竟是假货。市场监管局立案一查,这月饼标签全是假的,商家被罚12240元,王先生的损失也赔了回来。再瞅广州荔湾警方捣毁的制假窝点——黄某租了个旧厂房,雇人把无牌月饼塞进假包装,查获散装月饼21000多个、盒装5000多盒,涉案金额200万。最邪乎的是“山寨美心”:正品368元一盒,假货只卖70元,广东东莞、深圳发货,防伪码一扫还显示“被多次查询”,包装上的“美心”二字比正品还模糊,可架不住“一件代发”“无痕发货”的隐蔽模式,不少人批量买来当员工福利。
假月饼咋就比真货还“真”?造假的手艺是越来越“精”:防伪码能伪造,包装跟正品几乎一样,连口感都“以假乱真”。但细扒成分,全是坑!上海静安那起案件里,假月饼没经过正规安全检查,防腐剂超标是常事——糖精钠加多了发苦,吃多了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急性大出血;霉变的月饼含黄^曲^霉^素,那是致癌的!更邪乎的是包装——月饼托里可能藏着增塑剂,PVC保鲜膜包装的月饼也曝出过致癌风险。医生说了,高血脂、糖尿病、肠胃不好的人,还有老人小孩,吃假月饼就是“雪上加霜”:消化差的人吃了容易恶化病情,肾不好的人吃了难排毒,三高人群吃了血糖血脂蹭蹭涨。
买月饼咋避开这些坑?江西抚州的李某某就栽过跟头——花5500元买了50盒“正品”月饼,结果收到货一看,月饼粗糙还发臭,一查是假货。她没忍气吞声,直接告到法院,要求退一赔十。法院一查,卖家谢某某没授权、没合格证,违反《食品安全法》,最后调解赔了12000元,相当于双倍多。法官提醒:买月饼得从正规渠道,留好购物凭证、聊天记录,发现问题拍照留证,先找商家协商,不成找消委会或市场监管局,再不行就起诉。
假月饼背后藏着啥猫腻?广东英德法院透露,制假窝点现在“反侦察”意识强——工厂藏在隐蔽处,交易用“无痕发货”,消费者连发货地址都看不到。蓝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假月饼的“防伪码”能伪造,扫码显示“已被多次查询”,包装上的“美心”二字比正品还模糊,但架不住“价格便宜”:正品368元,假货只卖70元,批量采购还能更便宜。更气人的是,有些商家明知道是假货,还教买家“诚信经营”,说“不少客户批量采购当福利”,甚至引导到平台外交易,降低被查风险。
假月饼吃出问题咋维权?《食品安全法》给咱撑腰:买到假月饼,能要求退一赔十,最少赔1000元。去年斗门区的王先生就是例子——发现月饼是假的,直接投诉到市场监管局,不仅假货被没收,商家还赔了钱。要是吃出问题,得赶紧去医院,留好病历、票据,这些都是证据。江西李某某那案子就典型——她买了假月饼,吃出问题后,法院支持她“退一赔十”的诉求,虽然最后调解了,但法律条款是硬气的。
咋预防假月饼进门?厂里发月饼,得先查来源——有没有正规授权、合格证、生产日期?别光看包装“精美”,得看标签信息全不全。要是发现是假货,别自己硬扛,赶紧找工会、市场监管局,或者直接起诉。消费者也得长个心眼——网上买月饼,别贪便宜,低于市场价太多的肯定有猫腻;线下买,得挑正规超市、专卖店,留好小票。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中秋是团圆的节,可别让假月饼坏了心情!”就像法官说的,假月饼吃进去,轻则伤身,重则要命,可别为了省那点小钱,把健康搭进去。愿天下再没假月饼的苦,只有真月饼的甜——毕竟,这月饼里裹着的,是人心哪!
中秋临近,提前敲响警钟!佳节将至,无良商家也在冲刺——现在假月饼已大量流入市场,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把眼睛擦亮,莫让“节点”变“劫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