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100|回复: 1

[思辩铜州] 偷甘蔗别变成偷品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北海
最近四川眉山29岁的“甘蔗哥”童鹏飞推出的“9.9元付费偷甘蔗”活动在各社交媒体上真的是火的不行。这一活动本是一些网友趣味评论,“甘蔗哥”自此获得灵感,靠着宣传家乡甘蔗、提升销量的想法和超高的执行力很快使互联网上的奇思妙想落了地,没想却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数百米的排队人群、绵延数公里的车辆、自发形成的乡村夜市,让45亩甘蔗地成为全网焦点。活动以“偷”为趣味内核,设置“偷成功9.9元/根,被抓15.9元/根”的差异化规则,让游客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乡村野趣,初衷美好且充满巧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工外出务工,年轻人远离乡村、远离土地成为普遍现象,泥泞的田埂、清甜的甘蔗成为童年记忆的稀缺符号,“付费偷甘蔗”恰好提供了回归自然的沉浸式体验,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怀旧情结。其次,现代社会的高压节奏也让情绪宣泄成为刚需,从前的全民偷菜小游戏、现在的线下真人偷甘蔗一样,这种“被允许的越界”设计,让成年人在安全边界内释放压力,获得反秩序的松弛感。再者,短视频时代的社交传播催化了热度,“光明正大偷甘蔗”的反差感视频成为天然社交货币,引发裂变式传播。同时,单调的城市娱乐活动让这种原生态体验更显珍贵,9.9元的低价门槛更降低了参与成本,许多“偷甘蔗”视角的视频大量发布,一起促成了全民跟风热潮。

然而,爆红之下的乱象也接踵而至。随着日接待量飙升至数千人,现场逐渐失控:部分游客砍后未付款直接离场,甚至顺手牵走砍伐工具;许多甘蔗被随意砍伐、咬食后丢弃,浪费率高达50%至60%;田埂湿滑、夜间照明不足导致游客崴脚、划伤等安全事故频发,邻近农场不得不贴出“严禁采摘”的警示。“甘蔗哥”被迫调整规则,加收2.99元入场费并缩短开放时间至凌晨3点,即便如此,10亩甘蔗地的预期收益仍从12万元缩水至五六万元,亏损近半。这场流量狂欢,逐渐暴露出体验经济背后的管理短板与文明缺失。

好在相关部门的快速响应提供了重要保障,青神县公安、交警、村委会等数十人连夜无偿支援,疏通交通、维持秩序,文旅局更推出景区免票、住宿八折等政策。要想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效文旅资源,活动组织者还需完善规则设计,通过标准化管理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参与者需坚守道德底线,明白“付费偷甘蔗”的核心是体验而非真偷,应尊重果农的劳动成果,杜绝浪费与盗窃行为。唯有经营者守好规则底线、管理者做好服务保障、参与者秉持文明自觉,才能让创意活动走得更远。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11-27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福建
“偷”趣别丢真品格,甘蔗甜在童心间。愿田埂欢笑长存,莫让游戏失本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