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语清风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14 07:30
分享
规矩意识始终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从《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到《墨子》中的“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从《韩非子·解老》中的“万物莫不有规矩”,到《管子》中的“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古代先贤对规矩十分看重。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都必须牢固树立起规矩意识,这是为人处世之基,也是治国理政之道。
共产党人最重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和经验总结。百余年来,我们党形成了党章这个总规矩,形成了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刚性约束,同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全党守纪律、讲规矩,步调一致向前进。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的庄严承诺,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和终身必修课。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严于律己、为人表率,还给家人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立规矩,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一次毛泽东同志到安徽视察工作,与地方同志立下规矩,“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能监督我们。”晚饭身边没有陪同,一小盆小米粥,几个小馒头,一碟土豆烧肉,一碟韭菜炒鸡蛋,一碟炒青菜和一碟干炒辣椒就是全部伙食。外出工作时,刘少奇同志总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正所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从小事小节上立规矩,既是本色的坚守,也是无声的示范。
守纪律讲规矩不仅对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划出了界线,也考验着党性修养。这其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关键一环。古人云:“治国必先齐其家。”党员干部家风不是其一人之进退,也不是其一家之荣辱,而是关乎一党、一国之兴衰。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任市长。他要求子女穿土布衣、勿乘公车、凡事遵制度,践行了共产党人良好风范。对家人严管严教,既是党规党纪对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很现实的考验,只有家风正,才能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共产党人自我约束、廉洁自律、以上率下的要求从未改变,这是一脉相承的铁规矩、硬约束。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常怀敬畏、严守纪律,既主动为自己、家人和身边人划清界限、立下规矩,更要成为恪守规矩的表率和标杆,以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的模范行动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刘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