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447|回复: 2

[思辩铜州] 从老妈的遭遇谈“如何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桂林
  从老妈的遭遇谈“如何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

  天马行空

  2025-5-14

  注:全文近九千字,适合有耐心又对养老发展感兴趣的豆友阅读。如果兼长可直接到二楼,我对此文进行了总结概述。

  一、说明

  我老妈是农村妇女,没有收入,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和医保。

  老妈的生日是公历1934年11月28日,到今年已有91岁。

  从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开始,老妈逐渐显露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步伐蹒跚,情绪变得易怒且难以自控,日常起居也日益依赖我们的照料。我们夫妻床前床后照顾老妈近一年后,心力交瘁,考虑到我们白天上班,无法照顾老妈,就想着征求老妈的意见,是否愿意到玉林社会福利院去养老?但老妈坚决不愿意到玉林社会福利院去养老,我们只能尊重老妈的意愿,尽管这意味着我们要继续面对她的责备与不解,但我们依然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她身边。

  2021年4月2日我们下班回家,发现老妈摔倒在卫生间,股骨断裂。我们马上叫救护车过来送老妈到玉林市骨科医院医治。

  在玉林市骨科医院手术并治疗了一个多月后出院,权衡利弊,并现场考察了玉林福利养老现状后,我们夫妻决定送老妈到玉林社会福利院去养老。在2021年5月6日这一天,老妈正式踏入了玉林社会福利院的大门,开始了她新的生活篇章。

  直到此文写就的今天,老妈在玉林社会福利院安享高质量和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已经四年多,这得益于中国养老院行业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和政府对养老院监管的加强。尽管玉林社会福利院搬迁后硬件软件均有所改善,养老费用也随之增加,但我们仍愿倾尽所有,履行子女对父母的养老义务和责任。

  二、2021年4月2日~2025年5月10日自己的心路历程

  说明: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内容没说明的都是发在朋友圈上,但只是摘抄部分。

  1.2021年4月2日

  人老到一定程度,体能、智力和情绪与一两岁小孩无异了,如果有差异,就是小孩听大人的话,老人不会听儿女的话。

  连夜把摔倒的老妈送骨科医院。

  2.2021年4月4日

  有了经历,才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养幼辛苦,还是养老困难?我们常听到父母对子女这样说“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辛苦。但我说,只因他(她)还没有经历过养老的无奈,有了经历后,他(她)一定体会到养老更多的无奈和辛酸。

  我简单概括一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吧:

  ①养幼:女方会有3到5个月的带薪假,一些地方男方会有20天带薪护理假;养劳:什么假期也不会有。

  ②养幼:小孩轻盈如燕,仅需一人便能轻松照料其日常;而老人则沉重如山,动辄上百斤,照料时往往需要两人合力,个中艰辛,唯有亲历者方能深切体会。

  ③养幼:养幼阶段,此类辛劳或许仅需三年;而养老之时,则可能绵延数月乃至数年,更有甚者,需长达十年以上。

  ④养幼,满载希望与欢愉;养老,则多了一份无奈与沉重,但正是这份坚持与坚守,彰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光辉。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国人寿命的增长,生育率的低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养老比养幼更成为一个大问题。

  老人无病是子女的福气。

  看着折腾了一个晚上和早上之后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休息的老妈,才有空写了上面的文字。

  3.2021年4月20日

  入院16天、老妈痛苦了16天,在输了大量血蛋白、血小板之后,医生才勉强把老妈的各种生理指标调到符合动手术的要求。刚刚签完了同意手术书,听了主治医生半个多小时的事无细手术后果解释(现实的可悲,医生不说手术的希望,只说手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面对饱受痛苦折磨的母亲——严重骨折、痴呆以及各种老年病的侵袭,她一再表示不愿医治,只愿解脱人世。我手中的签字笔,仿佛重若千斤,不知这一签,是带她走向解脱,还是增添她的苦楚?是爱,还是无奈的伤害?

  罢了,此刻唯愿明日清晨八时的手术一切顺利。

  老妈昨天13:00从手术室出来,医生说一切生命体征正常。但因老人年龄太大,只能全身麻醉动手术。为了让老人能从麻醉中正常苏醒过来,只能让老人进ICU房。今早医生说老人正常。

  平安无事,已是万幸。然而,前路依旧坎坷。

  4.2021年5月8日

  子女孝顺老人的方式很多。

  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到养老院或福利院,这是国家推行的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当然,老人还能生活自理的,大多数人还是想留在自己家中。

  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做子女的还把老人留在自己身边,却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老人管不过来,让老人在某些需要有人照顾的时段没有人看护和帮助,这才是对老人的不孝顺。

  我们的养老观念必须改变,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感谢玉林市第一福利院,为老人老有所养,为老人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更感谢护士和护工们天天给我们发老人生活的各种照片和视频,让我们放心。

  妈妈过得很好。

  5.2021年5月9日

  玉林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展“天使妈妈,医心向党”庆母亲节、护士节主题活动,挂出了我的留言(上面2021年5月8日写的内容)。

  6.2021年5月23日

  对老人孝顺、孝敬应该怎样定义?

  随着老型社会的到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将是集养护与医疗于一体的养老院和福利院,它们将配备医生、护士、护工,提供洗护、喂养服务,并组织活动与交流,实现24小时全天候看护。环境清静、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尤为重要的是,老人的房间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试问,哪家老人若不能自理,留在家中养老能如此周到?

  痴呆的老人大多会无缘无故地骂人。当我们为此对护士和护工表示歉意时,她们都说,这没有什么,老人就大多这样,她们都习惯,也不会影响她们对老人的心情和看护。只要老人的家属知道并懂得这个老人的自然规律就行了。

  真心地谢谢她们。

  7.2021年5月23日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社会福利中心介绍(略)。经济发达的地方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已先行一步,人家一个镇的福利中心,比我们地级玉林市的几个福利院加起来还要大、还要先进。

  8.2021年5月26日

  挂出玉林市第一福利院组织老人活动照片。感谢玉林市第一福利院,是你们让那些痴呆且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子女的心理负担。功德无量。

  9.2021年12月10日

  下面文章是我于2021年12月10日发表在红豆论坛中的玉林论坛上:如何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红豆社区

  如何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

  天马行空

  2021-12-10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活得太久对后人不利”,九旬老人的一席话,戳中多少家庭的痛点》,里面说过一个非常现实的事:

  张大娘今年已经九十高寿了,她一辈子都在这个小山村过着炊烟袅袅的生活。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她的高寿,觉得可以活到这么大年纪真是有福气。可殊不知每家有着每家的家事,张大娘每天虽然看起来过得很好,可是她心里的苦楚却没有人诉说。张大娘的心里时常感到忧愁与无助。

  张大娘现在已经是太奶奶辈分,她的孩子也早就升级做了爷爷奶奶。张大娘最小的儿子今年都过了花甲之年,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因为疾病而先行一步。张大娘晚年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觉得自己活这么久似乎并没有给自己的后代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好处,甚至会给他们增添负担。

  本来就是农村出身的人,孩子的经济条件也很勉强,他们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的收入也只能堪堪养活自己的小家,还需要时时刻刻挂念着独居的老母亲,给她送米送面送钱。每当孩子们给张大娘送东西过去的时候,张大娘都会感觉到很无奈,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掉:对不起孩子们,我活得太长,给你们添麻烦了。老了就要面临养老,对于经济条件不理想并且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老人的养老金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养老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都会面临或碰到:

  如果你是20岁的年轻人,你会面临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再上辈的老人养老问题;

  如果你是中老年人,你会面临夫妻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如果你是70岁以上老年人,你就直接碰到自己的养老问题了。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养老问题的看法和要求,一定会不相同。

  自己在几个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工作过十几年,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已比我们先行一步,人家一个镇的政府出钱建的养老福利中心,比我们地级的玉林市的几个福利院加起来还要大、还要先进。但发现坛上还很少有家乡人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子女孝顺老人的方式很多。

  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到养老院或福利院,这是国家推行的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当然,老人还能生活自理的,大多数人还是想留在自己家中。

  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做子女的还把老人留在自己身边,却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老人管不过来,让老人在某些需要有人照顾的时段没有人看护和帮助,这才是对老人的不孝顺。

  我们的养老观念必须改变,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我自己对养老问题的观点:①到养老院或福利院养老是大势所趋,但是能自理前自己不会到养老院,对自己的父母也会一样。②不会给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养老造成困惑和麻烦,会在不能自理前攒够足够养老的钱,当感觉到自己不能自理了(要提前告知子女自己的决定),就让孩子把自己送到一家国家开的正规一些的养老院;希望孩子有空就来看看,让养老院知道自己还有子女,对自己不至于太刁难。③对自己,除了社保外,买一些商业险,以防万一,或者减轻子女的负担。

  有了经历,才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养幼辛苦,还是养老困难?我们常听到父母对子女这样说“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辛苦。但我说,只因他(她)还没有经历过养老的无奈,有了经历后,他(她)一定体会到养老更多的无奈和辛酸。

  我简单概括一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吧:

  ①养幼:女方会有3到5个月的带薪假,一些地方男方会有20天带薪护理假;养老:什么假期也不会有。

  ②养幼:小孩轻啊,只有老人的十到二十分之一,“一把屎一把尿”时,一人就可轻松搞定;养老:老人重啊,大多都会有一百多斤,“一把屎一把尿”时,一个大人单独都搞不定,许多时候需要两个人折腾,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

  ③养幼:一把屎一把尿的时间大概只会有3年;养老:一把屎一把尿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一两个月,长的会有3~5年,更惨的会有10年多左右。

  ④养幼:充满了希望和欢悦;养老:更多的是无奈和悲惨,为养老坚持和坚守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国人寿命的增长,生育率的低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养老比养幼更成为一个大问题。

  老人无病是子女的福气。

  养幼养老,都是人生的经历,都是人类社会的需要。问题是养幼养老的方式,要怎样做才体现人性的光辉、才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是一些豆友的评论以及我的回复:

  1.慕洋犬驯犬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作者回复:当老人能自理甚至还能帮助子女时,相信绝大多数国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当老人需要子女“一把屎一把尿”时,那就难说了……三五个月,估计顶得住;一年半载呢?三五年呢?……到时你该怎么办?

  2.南流江人家:养老的确是当前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理应照顾好他们。谁都年轻过,最终谁也都会变老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3.骑驴不举:父母寿多老就养多老,养老是福,你不能弃养,不然你会犯法。

  作者回复:不是弃养,是如何养(养老的方式)才既符合中国的法律和传统美德,又能让老人更有尊严、子女又能减轻沉重的物质及精神负担。

  4.风声风语:这个话题很现实也很沉重。

  5.史屈恒:有的人想死死不了,有的想不死又由不得自己,都是难。

  骑驴不举回复:有父母你不养,正宗屎窟痒了,养父母是责任,也是义务,不养父母的后人好不到哪里,你屎窟痒了(玉林话,意思是“你皮痒了”)。

  6.bqw20021168:

  养老问题还是靠子女了。

  养老院很不靠谱的,除非你有子女,有钱,你才能在养老院舒服点,不过既然你有子女又有钱,你就不必去养老院。

  不知道那个“四百万住顶级养老院,却2个月去世”的新闻你们看过吗?

  作者回复:

  看过。福利和养老国家放开后,还是会鱼龙混杂的。所以我上面说了“到一家国家开的正规一些的养老院养老”,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个还很关键。另外还说了“希望孩子有空就来看看,让养老院知道自己还有子女,对自己不至于太刁难。”,这就是有儿有女的好处。

  希望大家都能去了解国家的养老福利事业发展情况,不要还是以从前固有的观念来看待,或者以某一件事或某一篇文章就否定现在的养老福利事业。

  再拷贝我上面说过的一段话:

  子女孝顺老人的方式很多。

  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到养老院或福利院,这是国家推行的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当然,老人还能生活自理的,大多数人还是想留在自己家中。

  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做子女的还把老人留在自己身边,却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老人管不过来,让老人在某些需要有人照顾的时段没有人看护和帮助,这才是对老人的不孝顺。

  我们的养老观念必须改变,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后面我会附上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社会福利中心与玉林市社会福利院的情况对比,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和趋势。

  7.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社会福利中心与玉林市社会福利院最新一些情况介绍和照片(略)

  8.躺平削毛内卷哥:要建立没钱也可以养老的养老院,要钱的我都不喜欢。

  作者回复:

  玉林社会福利院就是这样的。但要有一个条件:无儿无女、无法律上规定的养护人、无劳动能力的人。当然,那些为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养老也是免费的。

  几个月前在福利院见到在其中养老的一位老人,远远看似乎只有七十多岁,但倾谈后才知道他今年九十岁了。他是玉林街人,在八十八岁时才下定决心到这里养老的,费用国家全包,他不用出一分钱。他说,他一生都在外边流浪,露宿街头、桥底……也被政府送过几次到玉林社会福利院安享晚年,但他跑了几次。他说,原因不是福利院不好,相反,福利院的职工、护工、医生、管理人员对他都非常好,是他自己心太野了,受不了福利院“老人不能单独外出”的规定的约束,他已经没有一个亲人,没亲人去看他,更没亲人陪他出去外边去看看。因此,他就逃了几次又到外边流浪了。直到前年,一个脚出了点毛病,行路有些不便后,他才主动地回到福利院,并表示,今后不会再离开福利院了。

  福利院制度中有这样一些规定“房间不允许有异味”“老人不能有褥疮” ……如果出现,护工是要承担责任的。总之国家政府开设的福利院,工作流程和管理已经很规范了。

  9.月亮塘人2008:一家有一家门经,各自念吧。

  10.史屈恒:进去容易出来难,你想离开养老院,子女不愿签字办手续,养老院就不敢让你离开,有些子女已经习惯了没有你在身边的生活,他们宁愿出钱让你待在养老院也不想你再融入他的家庭中,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老人不要轻易答应子女去养老院。

  作者回复:我到福利院去看过,福利院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手脚不便、卧床起不来了的老人,许多都是80岁以上了。老人在福利院在护工的组织和看护下,每天都会有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许多老人都会像几岁的孩子一样露着笑脸和纯真。花园里也有家人在与老人谈笑或喂老人吃东西或家人用轮椅推着老人在花园内到处走着……但家人每次到福利院去看老人,只能一个小时,现在疫情期间还必须预约。

  11.作者补充:

  在福利院还碰到一位来看望妻子母亲的大哥。聊了起来,才知道这位大哥60岁,妻子比他小3岁。与这位大哥聊了一会儿后,他妻子从楼上出来,也加入了我们的闲聊中。这位女士说,她母亲5年前就卧床贴席,吃饭、开洗和大小便需要人帮助才能进行了,最麻烦的是大小便,常常是一身尿一身屎的,每次处理下来都搞得非常狼狈。这时,大哥插话说“老婆共有四个兄弟姐妹,老婆上有两个哥,下有一个弟弟。老人不能自理时,三兄弟约定是一家一个月看护老人、轮流换的,女儿则每周都过来照顾一次老人。第一年,几兄弟还能无话坚持下去;第二年后,就怨言不断了,相互间也就指责不断,互相指责和埋怨。三兄弟家之间就彻底不和了。后来他们看不惯,加上妻子55岁退休后,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照顾。到现在他们已经足足照顾了母亲三年。三年来的艰辛,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想得到的。他们夫妻几乎失去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时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这样体力折腾和精神压力,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其间也考虑到把老人送福利院,但传统的养老观念及不孝的定义,都让他们马上打退堂鼓。直到上个月在一位老友的鼓动下,才到玉林几个福利院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和考察,对比后才下决心把母亲送到这里来。母亲到这里才三天。”

  在这位老哥说这些时,一旁满脸憔悴他的妻子都在流着眼泪……不舍、不甘又无奈……

  12.躺平削毛内卷哥:要建你所举例子讨论的是如何让小部分人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全民免费养老才是王道!

  作者回复:是的,相信会做到。但是人就不能像你名字倡导的那样“躺平削毛”  , 大家都要努力才得。

  13.正午阳:去当义工行不?

  作者回复:请你与福利院联系。但估计在疫情期间,他们会委婉地拒绝。

  14.sinmi_168:问题是消费是怎么样?然后哪里的员工素质怎么样?

  作者回复:如果有需要,可以去考察了解的。

  15.躺平削毛内卷哥:这是有钱人的宾馆!

  作者回复:你错了。许多孤儿、无儿无女的人就住在那里。有时,你不能凭想象、感觉就乱说。

  16.游离光遂:不是养不养的问题,而是综合各方面的客观因素,权衡利弊,如何才能养好(老人好、孩子们的生活好)的问题,认同楼主的所有观点。单说60后70后领财政工资的独孩家庭(队伍庞大),很快就要面临养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后)的行列。想象一下十年或二十年后……

  作者回复:是啊,所以我才去思考并试着去了解这个人人都会面临或碰到的“生老病死养”之人生大事。

  10.2022年2月1日

  新年初一一早就到福利院给老妈拜年。也许是天气太冷,没人早起,今天我们几乎是第一个到福利院看望老人的人(防疫需要,福利院对去看望的家属是进行管控的,不预约得到批准是不能入去的)。

  一看到我们的车入来,在福利院养老的一位年轻人不顾小雨就围着我们的车作揖并一边不断说着“新年大吉,恭喜发财!”,我们不断回礼,才忘记身上没准备有红包,只好在车上不断翻找,我在车上意外地翻出了几个不知何时遗落于此、尚未拆封的小红包,检查一番后,发现它们竟意外地适用,于是我便递给了他一个。他说声谢谢就欢天喜地地走开了。旁边的一位老人见后,马上跑到我们的车窗边,也学年轻人向我们一边作揖,一边口齿不清的不断说着“恭喜发财”。我们只好受宠若惊地不断回礼,一边给老人一个红包。老人接过红包,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纯真笑容,满载欢喜地离去了……

  这时就听到一位护工对着那两位手拿红包脸上荡漾着满足的“一老一小”的养老人打趣地说着“你们拿红包要买什么呢?这里有钱也没东西买呢。下雨了,回房间去吧。”

  今天,在福利院的人,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穿得干干净净,全是笑脸,见人就问好,互相恭喜发财,纯真的笑脸,毫不吝啬地写在脸上……

  祝所有人新年快乐,安康幸福!玉林市社会福利院春节氛围布置照(略)

  11.2022年3月22日

  五十多年前的今天您生了我,并把我养大;但当您老了时,我却没法把您留在身边亲自尽孝[流泪]只能用这种现在国家推行的方式,不离不弃地给你养老。

  当初做决定时,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将您送到这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总担心您难以长久。但自己和夫人通过多方考察和调查之后认为:①现在的养老院养老现状并不是过去那么不济;②老人不能自理之后,你看**顾不到却又把老人留在身边,那才是对老人不孝;③你在福利院至少能再安度5年。

  现在近一年了,老妈过得很好。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无情进展却无可逆转,我唯有深切期盼,老妈能为我多留几年,哪怕五年、十年……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并把我养大;感谢玉林市福利院代我为妈妈尽孝。

  现在福利院的护工们每天要给妈妈:

  ①喂三餐及我们送给的零食和水果(水果福利院每天都会配)。

  ②每天推出活动、晒太阳。

  ③每天换5~8次纸尿裤,并擦拭。

  ④每天换几次床上护理垫。

  ⑤每天帮助洗脸、漱口,每两天给洗一次身。

  ……

  另外,福利院明文规定:老人不能有褥疮,老人的房间和床上不能有异味……否则,就是护工的责任,要受到福利院的惩罚。

  试问,又有多少子女能够如此尽心尽力呢?

  朋友评论:福利院有这么好的待遇,身为子女有那份孝心估计也难坚持那份耐心,在农村习俗里送老人去养老院就是不孝,经过你的亲眼所见和你老妈的亲身经历,看来这是老人的最佳养老方式。

  作者回复:是的。在农村,我见多了:为了形式的“孝”,为了不给他人指指点点,都把不能自理的老人留在家里,兄弟姐妹为如何“公平合理”的分摊照顾老人,争得不可开交……而老人却在忍辱负重的暗暗流泪,老人的房间则永远传出一股尿屎味……

  12.2023年1月22日

  新年头一天到福利院陪伴妈妈。转眼就过两个春节。老妈的世界里,唯余我和夫人的身影清晰可辨,就连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孙女,也已成了模糊的记忆。

  现在只有到福利院才需要验核酸,只有阴性才能进福利院。我们阳过之后已经转阴。老妈在89岁的高龄,也不幸遭遇了病毒的侵袭,发起了高烧。好在有夫人的细心照料与及时给药,老妈终于战胜了病魔,康复转阴。

  13.2023年10月22日

  老妈在养老院过90岁生日。转眼间,老妈已在养老院的病榻上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半时光,痴呆的症状让她的世界愈发狭窄。重阳节玉林习俗是拜先人,我来拜老妈。

  感谢养老院的看护和照顾,让卧床贴席的老妈有尊严地活着,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14.2024年2月10日

  陪老妈一起过春节。玉林社会福利院新址照片(略)

  15.2025年5月10日

  夕阳下的思念

  2025年5月10日,夕阳如织,染红了玉林社会福利院的天际。我们夫妻二人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探望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时光的老妈。

  老妈今年91岁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她已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甚至认不得我们。但每当看到她安详的睡颜,我们的心便感到一丝慰藉。

  此刻,站在老妈的房间过道上,望着窗外绚烂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那夕阳,如同老妈的一生,虽然即将落幕,却依然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我们心里明白,每一次踏入养老院的大门,每一次与老妈的相见,都可能是珍贵的最后一次,让人不禁心生酸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愿意倾尽所有,只为能多陪伴她一会儿,多感受一份她的温暖。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留下一抹绚烂的余晖。愿这抹余晖能照亮老妈的晚年生活,也愿我们的陪伴能给她带来一丝安慰和幸福。
204962_9f61ef2831193f75308d66a75e004712.jpg
204962_debe8391899d15207fb4f6c48a25ee3d.jpg
204962_9fa89c1fab73e8180d681fa3ae35e68f.jpg
  
夕阳下的思念

  2025年5月10日,夕阳如织,染红了玉林社会福利院的天际。我们夫妻二人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探望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时光的老妈。

  老妈今年91岁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她已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甚至认不得我们。但每当看到她安详的睡颜,我们的心便感到一丝慰藉。

  此刻,站在老妈的房间过道上,望着窗外绚烂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那夕阳,如同老妈的一生,虽然即将落幕,却依然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我们心里明白,每一次踏入养老院的大门,每一次与老妈的相见,都可能是珍贵的最后一次,让人不禁心生酸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愿意倾尽所有,只为能多陪伴她一会儿,多感受一份她的温暖。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留下一抹绚烂的余晖。愿这抹余晖能照亮老妈的晚年生活,也愿我们的陪伴能给她带来一丝安慰和幸福。
204962_06cd051b4ad68ca1782d8d6b75c8f8a8.jpg
  
还没来得及发二楼内容,帖子就不见了。现在只能在此楼补上。

  《从老妈的遭遇谈“如何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全文总结

  一、概述

  本文以作者母亲的养老经历为主线,探讨了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问题。文章从母亲年老体衰、生活无法自理的现实出发,详细描述了家庭在应对养老问题时的挣扎与决策过程。最终,作者选择将母亲送入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养老,并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得出了“养老观念必须改变,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的结论。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时间节点和数据,展示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以及现代养老机构的优势,呼吁社会关注并推动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母亲的养老经历及家庭抉择

  1.事件背景

  作者的母亲生于1934年11月28日,至2025年已91岁高龄。她是一名农村妇女,没有收入、退休金、社保或医保,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步态不稳等问题,生活逐渐无法自理。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母亲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老年痴呆症状,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的努力与挣扎

  2020年至2021年,作者夫妇尝试在家照顾母亲近一年,但因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心力交瘁。2021年4月2日,母亲摔倒导致股骨断裂,被送往玉林市骨科医院治疗。手术后,作者夫妇决定将母亲送入玉林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养老(2021年5月6日入住)。这一决定曾遭到母亲和姐妹的强烈反对,但最终成为了全家最佳的选择。

  3.结果与反思

  截至2025年5月10日,母亲已在福利院安享四年多的高质量养老生活。尽管费用有所增加,但作者认为这是对父母的尽孝方式,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文中多次提到,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是当前社会养老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养老问题的社会现状与挑战

  1.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养老问题成为每个家庭不可避免的现实难题。作者引用了一篇关于“九旬老人张大娘”的文章,指出农村老人因经济条件差、子女负担重而面临养老困境。

  2.家庭养老的局限性

  (1) 养幼与养老对比

  作者通过对比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差异,指出养老比养幼更加困难:

  养幼有带薪假期,而养老没有;

  老人体重较重,需要多人协作护理;

  养老的时间更长,可能长达10年以上;

  养幼充满希望,而养老则更多伴随着无奈和悲惨。

  (2) 兄弟姐妹分工难

  文中提到一位大哥讲述了自己家五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卧床母亲的经历。起初还能坚持,但两年后矛盾频发,家庭关系破裂。后来夫妻二人独自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但长期体力和精神压力让他们身心俱疲,最终选择将母亲送入福利院。

  3.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将老人送入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即使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也宁愿留在家中。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低下,甚至房间散发异味,反而失去了尊严。

  (三)现代养老机构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1.专业化服务

  玉林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包括:

  (1) 喂食三餐及水果零食;

  (2) 每天推出活动、晒太阳;

  (3) 每天更换5-8次纸尿裤并擦拭;

  (4) 每两天洗一次身体;

  (5) 明文规定房间和床上不得有异味,否则护工需承担责任。

  这些措施确保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体现了现代养老机构的专业性。

  2.人性化环境

  福利院环境清静、窗明几净,每次探望时间虽受限制,但家属可通过预约进入。春节等节日期间,福利院还会组织活动,营造温馨氛围。例如,2022年春节期间,作者发现福利院内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都穿得干干净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3.先进地区经验借鉴

  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福利事业发展迅速。例如,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社会福利中心规模大、设施先进,远超我们地级市玉林的养老机构。这表明,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未来养老福利事业将逐步完善。

  (四)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未来展望

  1.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作者强调,“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现代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他建议年轻人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方式,如购买商业保险、储备养老金等,以免给子女带来负担。

  2.全民免费养老的可能性

  有网友提出“全民免费养老”的设想,作者表示相信未来会实现,但也提醒大家不能“躺平”,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社会发展。

  (五)个人实践与心得

  1.作者基于亲身经历总结了以下观点:

  (1) 到正规养老机构养老是大势所趋;

  (2) 提前告知子女自己的养老意愿,避免临时决策;

  (3) 子女应定期探望老人,让养老院知道老人还有亲属,减少刁难风险;

  (4)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

  2.情感记录与人生感悟

  (1) 夕阳下的思念

  2025年5月10日,作者再次来到福利院探望母亲。母亲已91岁高龄,卧床不起,认不得任何人。但看到母亲安详的睡颜,作者感到一丝慰藉。夕阳映照下,母亲的人生如同落日余晖,虽即将落幕,却依然闪耀光芒。

  (2) 感恩与责任

  作者多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同时感谢玉林市社会福利院为母亲提供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他呼吁全社会关注养老问题,共同促进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总结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以及现代养老机构的优势。作者提倡“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呼吁社会转变养老观念,推动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这些观点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现在政府开办的养老院,硬件和软件都已经无可挑剔了。

  只是我们退休还不敢退休,还需要能动的时候去努力争钱,为老人也为我们自己今后能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去努力挣钱。

  还不能躺平。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论点:婴儿为什么一把屎一把尿没人会嫌弃、讨厌?因为婴儿他有妈妈。老人一把屎一把尿为什么人人都讨厌、嫌弃?因为老人没有了妈妈。

  有儿有女,执意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这里删除1000+字。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5-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银发浪潮里,每位老人都该是星辰✨  
——用制度补养老短板,以温情填代际沟壑。  
长文已阅,二楼精华到位。  
(天马老师有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5-16 1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人性太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