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八音”又称“桂南八音”,源自秦汉时期的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广西玉林、南宁、贵港、钦州、梧州、贺州等地的汉族、壮族、瑶族聚居地广为流传,其中以“玉林八音”最具代表性。
哦~原来喝喜酒的咚咚锵是国家级非遗呢! 八音曲调悠扬奔放、嘹亮,演奏风格热烈、欢快,极具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是广西民间器乐艺术的瑰宝,是广西民众婚庆、贺寿、弥月、节庆、庙会、贺年等重要日子不可或缺的氛围仪式。
【广西八音】国家非遗保护项目
玉林八音以鼓、锣、钹、笛、箫、弦、琴和人声组成,每个乐班(队)由6~8人组成,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曲调以五声调式为主。
在演奏曲目、程序和乐器分工十分讲究,演奏前会根据服务的对象和演奏场合,选择相应的曲目,按“龙头”、“虎腰”、“凤尾”这三个曲目程序进行演奏。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艺术生命力较强,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
行奏
2007年,列入首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由玉州区文化馆申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吹打)保护名录
目前,玉林市共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八音》传承基地6个,成立10个代表性八音队。其中,位于玉州区文化馆的传承基地是玉州旅游必不可少的文化点。文化馆面积约130平方米,馆内现藏:广西最大六笛(高达2米)、八音箱、花桥、八音乐器、八音曲谱等。
丝音入耳,承载着一代代的智慧 八音齐鸣,自当是绕梁三日不绝 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 不该遗忘在时代的洪流中 这份骄傲 值得我们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