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大家探讨“人口流入”此类话题,南宁常常被“背锅”。 总有声音传出南宁是处于“人口流失”的状态。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有两面,南宁人爱跑广东“拧螺丝”是其一,玉林人、东北人、湖南人等外地人来南宁谋生扎根则是其二。 一减一加之间,其实南宁人口近10年呈现持续增长。
每年10多万人净流入南宁 人口是否流失,数据不会说谎。 对于广西而言,其劳务输出大省的帽子恐怕是甩不掉了。 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常住人口50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2023年广西户籍人口5724万人,常住人口5027万人。
▲2020-2024年,广西常住人口(自治区统计局数据) 把时间战线拉长,我发现,后疫情时代,广西常住人口逐年微降,其人口净流出量接近700万人。 有统计显示,这700万背井离乡的广西人,有9成是跑广东务工或其他发达省份。 但南宁的情况,则全然不同。 2020-2024年,南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均逐年增长,且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虽这几年人口净流入量缩减,但南宁呈现人口流入是不争的事实。
▲2020-2024年,南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南宁统计局数据)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10年来,南宁常住人口每年净流入10多万人,年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
▲南宁市政府工作部分报告 广西人口输出,南宁人口流入,演变成这一现状似乎合乎情理。这是为何? ①首府人口虹吸效应 作为广西首府,南宁对区内其他兄弟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极其明显。崇左、百色等居民可能优先来南宁打工,而不是跨省奔赴广东,离老家近一点或许是多数人的选择。
▲迁入南宁来源地(11月16日,百度地图迁移数据) ②外地人来邕谋生扎根 你的家乡未必不是他人奋斗谋生的远方。 近5年,南宁户籍人口逐年递增约10万人。这意味着,每年大概有10万人落户南宁,成为“新南宁人”。 他们可能来自区内,比如玉林等,也可能是东北、湖南、福建等外地人来邕谋生,得益于“0门槛”落户政策,而后买房扎根于此。 如果说广西有700万人外出务工,那么玉林、东北、湖南等地区可能有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人在南宁奋斗拼搏,各有谋生之道,形成特有社会生态。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在南宁谋生的外地人。
爱当老板的玉林人“称霸”邕城 涌入南宁的外地人当中,玉林人是特别的存在,人口数量庞大,影响力深远,曾一度“称霸”邕城。 据江湖传闻,大概有70万-80万玉林人在南宁工作、定居,相当于每4个外出谋生的玉林人之中就有1个在南宁。 相信不少人对这个答案毫不意外。 敢闯敢干、头脑活络、爱当老板的玉林人在南宁混得风生水起,上达城市天际线,下至街头巷尾美食,他们覆盖范围极广,渗透各行各业。 地王大厦、会展航洋城、金投中心、富安居、淡村菜市、美加美、太华药业、康全药业、石埠乳业、精通酒店、三月花酒店……南宁人生活的建筑、房地产、医药、商贸等行业,它们背后的老板都是玉林人。 在南宁房地产开发早期,大量的玉林中小企业参与南宁的建设。 就拿北流来说,北流素有“水泥之乡”“建筑之乡”等美誉。北流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还打入索马里等国际建筑市场,被国家认定为全国建筑劳务基地。 除建筑业、医药行业之外,玉林人还深深抓住南宁人的味蕾。
▲玉林风味 毫不夸张地说,南宁人的菜市场,玉林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你随意买菜的一家菜摊,可能就是玉林小老板经营。 此外,街头巷尾的博白白切、玉林风味、玉林牛巴粉等几乎无孔不入,也曾在深夜抚慰疲惫的牛马。 可以说,这座城市离不开玉林人,他们早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家虽是玉林,但他们何尝不也是“南宁人”?
仙葫成为“南宁的东北” 东北人心中似乎都有个“三亚梦”。 但三亚房价太高,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退而求其次,选择同样是滨海城市的北海、防城港作为“三亚平替”。 南宁是广西首府,医疗、教育等资源属于区内拔尖,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也成为很多东北人心仪的南方城市。 我了解到,大概有20万东北人在广西买房定居。早些年,东北人就在南宁开启“买买买”模式,甚至因为东北人购买力太惊人在2019年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力”之一。 南宁有多少东北人呢?我暂时没看到官方公布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北人是来邕外地人的主力军之一。 仙葫、大沙田、琅东、凤岭一带是东北人在南宁较为偏爱选择的区域,交通出行便捷。仙葫因为有很多东北人聚集,还被称为“南宁的东北”。他们来南宁开餐馆,开旅馆,做民宿等,喜欢为自己打工。 提笔至此,是谁还没来几串东北烧烤,大口吃肉,嘎嘎香。
▲东北餐馆 我还观察到,东北人初来南宁、北海等广西城市,可能喜欢开滴滴或网约车过渡一下,乘客上车后一句“老妹”打开彼此的话匣子。 买房、谋生,东北人靠自己扎根南宁。
湖南人是广西“头号粉丝” 你可能不知道,广西区外入桂人口最多的地方,既不是隔壁兄弟省——广东,也不是东北,而是湖南。 七普数据显示,约24.2万湖南人流入广西,排名第一。他们偏爱扎根南宁、桂林,靠做生意、进军建筑行业谋生。 我查询资料获悉,湖南人跑南宁做生意是老传统。 自明清时期,因水陆交通便捷,南宁逐渐发展成为桂西南和云贵川地区的流通中心及主要物资集散地,商埠繁荣,城镇兴盛,商人云集。 据《邕宁县志》记载,南宁历来为商务之场,在昔本埠商务,以江西湖广两帮为盛...... 换言之,除了广东之外,湖南湖北的商人也爱在南宁奋斗。 至今在解放路38-40号,南宁还保留清乾隆年间所建的两湖会馆,足以窥见当时邕城商贾之繁华,湖南人跑南宁做生意大有渊源。
▲两湖会馆旧照(南宁博物馆) 湖南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南宁房地产行业发展早期,湖南人瞅准时机抢占相关市场,承包很多基建工程。
▲网友评论 此外,打印店、便利店、湘菜馆、废品收购站等,湖南人均有涉猎,更偏向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行业。 据透露,广西湖南商会已有副会长以上单位30多家,会员企业超500家,下设多个行业协会。同时,指导各地市共创办湖南商会22家,汇聚会员26000多人。 由此可见,湖南人流入广西人口之凶猛,涉及企业之多,堪称广西“头号粉丝”。
南宁是个很包容的城市 南宁是有名的“绿城”,半城绿树半城楼,城建漂亮,开放包容,很宜居。 不只是玉林人、东北人、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等也于此奋斗拼搏。透过他们身上,折射出一些现实问题确实值得反思。 南宁产业基础薄弱,适合生活,但其他方面恐怕有点难。 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太过安于现状,或者无力改变,只能躺平享受。 比如南宁有午休文化,有时长则3个小时。但不少地方,午休时间恐怕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而已。 作为广西首府,南宁人口保持净流入固然可喜,但这远远不够,整个广西有近700万人外出务工,当中又包括多少南宁人呢? 南宁宜居宜生活,我更希望它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