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长的为民情怀 —记北流市民乐镇司法所所长陈远坚 在很多人眼里,北流市民乐镇司法所所长陈远坚是“有办法”的人,常常有四两拨千斤、太极推手一般的乡土智慧。剑拔弩张的劳资纠纷、大动干戈的田地争议、恶语相向的邻里争吵等乱麻一样的事,在他的巧妙劝解下,能让面红赤耳的双方回心转意。
​这个本领,他是如何练成的?在忙碌又繁琐的岗位上,他为何能坚守近20年?近日,记者走近陈远坚的工作现场,亲身感受他的“土味调解法”及浓浓的为民情怀。 ​
陈远坚(右二)调解万平村排水纠纷。
干一行爱一行
在民乐镇司法所调解室内,两位群众刚坐下,就“杠”上了,你一言我一句,音量逐步提高,火药味渐浓。陈远坚立即把两人隔开,分别与两方沟通,等大家情绪稳定后,才开始调解。
​原来两人是因房屋出租租金引发纠纷。听取双方诉求后,陈远坚仔细比对房屋出租合同条款,耐心与双方理清利害关系。调解时,陈远坚灵活运用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方式,法律条文随手拈来,犹如“活法典”。经过近1个小时的沟通,终于让双方冷静下来,最后达成和解。
​“法律专业知识强,熟稔本地人情世故,调解中能与群众产生共情、共鸣”,这是记者对陈远坚这场现场调解的印象。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04年4月,陈远坚通过公务员考录进入司法行政系统,然而他大学学的并不是法律专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努力学习法律业务知识,2008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他也逐渐地从门外汉变成了法律业务骨干。
​调解的每一起纠纷,他都是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2018年以来,陈远坚主持、参与调解各类纠纷400多件,指导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2000多件,调解率为100%,成功率为96%。
​19年来,他先后在多个乡镇司法所工作,曾经有过回市区机关工作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说:“基层工作更适合我的个性,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陈远坚(右一)调解石塘村通行纠纷v
浓浓的为民情怀
在履职过程中,陈远坚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积极为群众排忧、为企业解难。
​2021年3月30日,一家水泥公司施工不当,致附近14户农户的房屋、车辆等财产受损,3人受轻微伤,情绪激动的村民曾一度将公司大门堵塞。
​陈远坚及时到现场核查受损情况,采取了“先易后难、逐一解决”的调解策略,逐步减少矛盾对象;还采取了借力调解等调解技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历经两个多月多次调解,最终顺利化解这起纠纷。
​这起复杂的纠纷能够解决,离不开群众对陈远坚的信任。“老陈总是能为我们着想,再难的事,都是想法设法解决。”一位在追讨欠薪中得到陈远坚帮助的农民工如是说。陈远坚曾经同时接下两起涉及84位农民工欠薪的纠纷调解案。陈远坚及时介入,加班加点,连续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这两起欠薪纠纷,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
陈远坚(左二)调解石塘村谢某旺等人与谢某荣等人通行纠纷。
坚守底线廉政为民
陈远坚牢牢树立勤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按照党章党纪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原则底线,廉洁自律。 ​在司法工作的过程中,陈远坚也曾面临诱惑。一天上午,一名熟人到办公室找到陈远坚,偷偷地掏出厚厚的一沓钱塞给他,请托办事。陈远坚断然拒绝。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陈远坚更是多次拒绝被调解方的“心意”。一位因一起劳务纠纷认识陈远坚的老板心悦诚服地说:“老陈办事公道正派,为我们化解纠纷不收一分钱,不拿一包烟,不吃一餐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才是真正廉洁为民的人民调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