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掸思尘”“思欲害”“破心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焦产业振兴,用好锚定“两多”新目标、开拓“两就”新路径、探索“两化”新模式的“三步上篮法”,促融合、聚人气、谋发展,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新突破。
跨出“两多”第一步,锚定新目标。乡村产业发展之困在于未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潜力,产业融合层次低发展慢。锚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两多”新目标,融合发展乡村产业。立足乡村特色资源,面向市场需求,挖掘特色产品,创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优质企业带动产业提升,推动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转化增值。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乡村资源,从农村“土气”入手、融入时代“朝气”、焕发乡村“生气”,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推动乡村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迈进“两就”第二步,开拓新路径。由于城市“虹吸效应”,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缺“人气”,乡村发展“难”。积极开拓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的“两就”新路径,兴产业,聚人气。把县域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主战场,重点发展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民返乡就业。落实财税政策、强化金融扶持,通过“一传二帮三带”建设集有机种植、科普教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农场,打造创客中心和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为更多的“菜阿姨”拓宽就业渠道,为更多乡土人才提供创业空间,实现就业创业“零距离”就地致富。
跃起“两化”第三步,探索新模式。农业投入品不断增量,废弃物不断增加,资源过度开发、要素大量投入的发展模式,违背了产业振兴的初心。要持续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探索“两化”新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绿”为底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生态农牧、稻渔共生等生态样板,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全面提升农业废弃物治理能力。创建“两化”生态示范区,探索“两化”发展新模式,让绿色农业迈好“两化”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