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9001|回复: 0

[北流三农] “黄金果”的北流人致富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走进广西北流市白马镇东塘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百香果园,横纵有序,硕果累累,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和商家的青睐,预订火爆,销量领先。这一株株“摇钱树”让原本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几千上万的东塘村因果村迅速升值。截止2020年11月,村集体经济超过了88万元,带动了多户贫困户增收。这一转变很大程度要归于村“两委”班子有魄力、有决心干好这个项目。

  算好“政策账”,在发展信心上破题,让发展共识越聚越强。过去,东塘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信心,认为很难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动力不足。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各类政策、项目也接踵而至。作为2019年北流市预脱贫村,本村“两委”嗅到了发展“良机”,开始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起初,由于“遍地撒网”“无的放矢”,导致屡屡碰壁,陷入困局。村“两委”经过多次讨论,觉得还得群策群力,发动广大村民一起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该村采取村“两委”带着“小组长”干,“小组长”组织党员、村民的模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下户宣讲政策。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政策,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奖补、为贫困户安排扶贫专岗,提振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很快,大家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算好“技术账”,在选优项目上解题,让发展路径越走越宽。镇农技站站长龚庆文,从事种植柑橘、脐橙等经济作物20多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教授”。今年,在龚庆文的积极推荐下,村“两委”开始把目光聚焦在百香果中优质品种“黄金果”上。春季种植百香果,当年7月即可开花,9月可收果。周期和效益上具有“短频快”的特点,而且百香果植株寿命约20年,经济寿命一般8至10年,只有一次性成本,具有“长期收益”。有思路、有技术,但如果没有销路,最终还是一条“死胡同”。为了解决销路问题,村“两委”多次到市场进行调查,同时与北流市、白马镇两级沟通协调,找到了农产品销售展销会、长期商家等多个销售渠道,解决了后顾之忧。

  算好“经济账”,在脱贫致富上答题,让贫困群众收入越来越高。村“两委”决心发展百香果种植项目,在启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只有打好“铁算盘”,算好“经济账”。百香果苗、肥料农药、田租、旋根机、拖拉机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缓解压力,村“两委”干部亲自上阵养护,减少养护费用。就这样,靠着大家拧成一股绳,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建起了二十亩的百香果园。“采摘园自行采摘按10元/斤,产值约为5000元/亩,大约每年能够产生收入10万元,除去一次性成本,第一年净收益达到了5万余元,以后至少持续8年,每年的净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谈到预计的收益,东塘村党总支部书记赖裕发兴奋地说道。为了下好产业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棋,加强“产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村“两委”采取“支部+股份合作社+贫困户”的收益分配模式,积极探索,充分调动更多人参与,开拓市场,投入果园。

  “利在千秋,不可冒一任之功;惠泽长远,不可贪一时之绩。”脱贫攻坚的输赢与否,关键要看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关键是看村集体经济的成效。取得脱贫攻坚全胜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在脱贫攻坚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场“长跑”中,决不能产生一劳永逸的消极心态,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只有从长远入手,算好“长久账”,才能让脱贫致富的道路走得更远更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