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西一男子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 接受了肝部手术, 被发现肝脏里长了肝吸虫。 医生用一根导管为他“排虫”, 几天来, 他每天亲眼看着肝吸虫 不断从自己体内爬出。
据了解, 感染肝吸虫跟吃淡水鱼生有关系。 该男子吃鱼生已有三十多年, 每次都是一口鱼生一口白酒, 以为能杀虫,没想到还是中招了。
01
亲眼看着虫子从体内爬出
在病房里,该男子正躺着, 身上还放置着一些导管, 其中一根是“肝吸虫专用通道”。
他说,这两天 不断有肝吸虫从这根管子里爬出。 在导管连接的引流袋里, 能看到几只肝吸虫, 大小和形状都跟葵瓜子仁基本一致。
男子是武鸣人, 吃鱼生已有三十多年了。 他以为喝白酒能杀虫,可还是中招了。 他说:“别相信白酒能杀虫, 不仅杀不死虫,还伤肝, 差点害死自己。” 他希望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公众敲警钟。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彭涛介绍, 人体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 淡水鱼虾而感染肝吸虫。 这些肝吸虫寄生在胆管, 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包括胆结石、胆囊炎等, 更重要的是, 肝吸虫的排泄物中有致癌物质, 可导致胆管癌。
据介绍, 这类合并有肝吸虫感染的 肝病患者很常见, 这些肝吸虫会给肝脏手术带来很多麻烦, 例如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影响愈合等, 因此,为确保手术效果, 医生会在病人的胆管里放置引流管, 把肝吸虫引出体外, 病人能亲眼看到虫子 顺着导管爬出体外的景象。
02
运气不好,吃一片就会中招
广西人爱吃鱼生, 因此广西也是肝吸虫感染高发地区。 2001-2004年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 广西人群平均的肝吸虫病感染率为3.71%。
▲自治区疾控中心供图
据了解, 在武鸣、横县等肝吸虫病的高流行地区, 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2年, 疾控部门在横县的8个乡镇 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结果发现, 男性的肝吸虫病感染率达71.33%, 女性为34.06%。 感染人群中, 中、重度的几乎占了一半, 而且人均带虫量较大, 虫量多在上百条。
近些年, 吃鱼生在广西逐渐成为时髦, 一些原来不吃鱼生的地方 也开始出现鱼生馆了, 肝吸虫病的流行范围也随之扩大。
疾控专家介绍, 如果吃中的是一条感染了肝吸虫的鱼, 那么,薄薄的一片鱼生里, 就可能有上百条虫。 运气不好,吃一片就会中招。
03
全面了解肝吸虫
《医科全说》:吃鱼生究竟会不会有肝吸虫?
肝吸虫如何侵入人体肝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学名“华支睾吸虫”,它依附在淡水鱼和淡水虾身上,当人吃了没有煮熟的淡水鱼或者淡水虾,就容易感染上的肝吸虫病。
感染肝吸虫病后有哪些症状如果感染的肝吸虫数量比较少,感染比较轻,那么这些人在临床上的症状也很轻,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
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
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以至出现侏儒症。
芥末和白酒并不能杀死寄生虫其实,用90°C的热水,几秒钟就能杀死肝吸虫的幼虫,可是吃货们偏偏就爱那一口生鲜。不少爱吃鱼生的人认为吃鱼生时只要蘸芥末等调料,喝高度白酒既能杀虫又消菌,就可以避免患上肝吸虫病,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
实验结果证明,沾上芥末和高度白酒以后,几组实验的囊蚴都还存活,芥末或者是白酒等调味品,在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杀死幼虫的。
打虫也会有“后遗症”还有一些人认为吃鱼生哪怕有寄生虫也没关系,每年打虫就行了,这也是错误的。吃鱼生造成的损害在肝吸虫死亡后还会继续延续,虫子死后留下的尸体、排泄物等,依然对身体造成持续损伤。
淡水鱼生潜藏着卫生健康风险医学专家们呼吁不吃淡水鱼生
点个
提醒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