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概述:
古哿位于北流市中部,东与容县灵山交界,南、西、北分别与本市隆盛、清水口、新荣三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北宝二级公路4公里,距北流市区25公里。古哿村有北流"小西藏"之称。
古哿以水稻生产为主,全部是梯田,而且离家比较远,农忙时收割、播种、插秧、看水都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自己的田地。可想而知如果挑着一担谷子从梯田回到家上坡下坡的,那真是汗流如雨,从头顶一直流到脚后跟。如此反反复复的挑,日未出而作日已落而息的生活,对父辈们来说早已成习惯,那肩膀和手上厚厚的茧就是最好的见证。而现在天气干燥雨水少,很多水田变旱地,只能勉强种玉米和木薯。本村的姑娘都想嫁到外面去,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来,所以很多本村的青年男子只能娶外省不知情的媳妇。娶回来了还要像看牛羊似的跟着生怕媳妇偷偷逃走了,落个人财两空。一般有钱的古哿人都搬到镇上或市里盖房子了,剩下的没办法搬出去也只能靠平时去木山帮工、收松脂、买鱼买鸡或帮别人盖房子和外出打工积攒下来的钱把老房子翻新换旧。
古哿松脂主产区,家家户户都有松树收割松脂,割松脂是件很辛苦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衬太阳还没出来凉快些,去到山上从这棵树割到那棵树,从这座山割到那座山;如果树多而山又不在一起很散的话要割一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再去割,如果树只有几百棵的话也要割到中午十一、二点才割完。每棵树每天割一二刀,每天都要走几座山路,如果刚割完或在山上割的过程中遇到刮风下雨,松脂就白割了,雨水会把刚割下来的一些松脂冲走,而人也会被淋成落汤鸡。松脂平均每月收一次,收的时候用肩膀挑着从这棵树收到那棵树,收满一担子再从山上挑回家来,一般松脂比较重,一担子就有一百多斤,从山下挑下来到山脚,腿都软了肚饥口又渴肩膀又疼,只能喝几口山泉水在树荫下歇歇脚再挑回家。回到家先吃几碗粥休息一下再担到村上的小店回收,随着松脂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来决定收入。
古哿鱼,几乎每家都有鱼塘养殖草鱼、鲤鱼,鱼塘不大,一般只有十几个平方,都是在河边,为鱼塘提供清澈的河水。平时拿个蛇皮袋到田梗边,河边到处割青草,几乎每天都要割一大袋鱼多的还不够吃,在木薯生长或生获的时节有时也有木薯叶一捆捆的採回来给鱼吃,傍晚时分到处都可以见到割草人的身影。(村上往来人,但爱草鱼美。君看一袋子,出入田梗里)平时外镇的人都喜欢来我们村买生态环保鱼回家吃,而我们自己养鱼的人为了卖几个钱,却是舍不得吃一条。除非过年或儿女们回来了或有客人来了才捉一条吃。父辈们为了让儿女们过得好一些再好一些,省吃俭用把钱留下来有本事的让儿女们到镇上买地盖房过日子,钱没那么多的也要把房子翻新帮儿子张罗媳妇。古哿村人的老实、勤恳、真诚、热情,面对生活无怨无悔日子过得踏实。
古哿村内风景优美,村民生活优雅,素有“世外桃源”之意,有一著名笔架山,三座高峰峰连而立,可以清晰地看到玉林、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方,还有着一美丽传说:在山上许愿的年轻男女,会有好姻缘哦。
扶贫十年铺路没希望
古哿村?属广西玉林北流市大坡外镇最边远的山区村?全村810户3200多人?距镇中心15公里,所辖23个村民小组散居在海拔600米的大山中。全村耕地面积1399亩,其中水田面积1198亩。多年来,该村村民默默承受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困惑和痛苦。在2002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仅300多元,村里还有部分群众温饱难以解决。 “路难行”是古哿村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仅靠一条凹凸不平、满是石头的山路与外边相连。由于山高路陡,外面的人不想进村,里面的人往外迁,古哿村基本与外隔绝。“要致富,先修路”,2002年初,古哿村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180多万元,终于在乱石荆棘中辟出一条路面宽7米全长15公里四级公路,使肩担背扛成为历史。在2002年前,从镇政府坐摩托车到古哿村要一个半小时。每次下村都是早上出发第二天才回来,并且每次回来都要重新伸拉一次摩托车链条。而现在2012年了下古哿没有两小时到不了,道路经过多年的车压雨洗,更是泥泞不堪,从村里到镇上只有摩托车通行,如果开车技术不好,稍不留神就会摔个头破血流,浑身都是泥。想当初我去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没有摩托车,只能踩单车,去的时候是推着车上坡,然后下坡,回来也是推一段踩一段。那时候因为技术不太好再加上单车年久失修连制胶都磨平了也不知道,下坡的时候刹不住车,连裤子都摔烂了,膝盖也破了皮出了血,可是漫漫长路没有任何药物包扎,只好忍痛继续赶路。近几年来,听说扶贫款有拨下来为数不多杯水车薪,每年都充满信心的等待政府能帮忙群众再捐些能把路铺好,每当希望变成失望再变成奢望,我也就不再抱任何的希望。
虽然闭路电视系统建了起来,但是收不了几个台,而且满屏星星,看伤眼。建起了灯光水泥篮球场、那只是学校的一个操场。村委会办公大楼,那是村里的样品房。
古哿小学的改造:美国晨光基金会援建的北流古哿小学新教学楼落成
11月30日,由自治区侨办引进的美国晨光基金会“侨爱工程”项目——北流市大坡外镇古哿小学新教学楼正式竣工落成。古哿小学作为北流市最偏僻的山区小学之一,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在自治区侨办的牵线搭桥下,今年4月,由海外华人组建的美国晨光基金会捐资20万元,北流市政府配套38万元,在该校建设一幢总建筑面积496平方米,有5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室的新教学楼。新教学楼的落成,极大地改善了该校教育教学条件。
古哿村公所和学校(左边学校右边村公所)
家家户户都有养生态鱼的鱼塘
三弟在塘中捕鱼
摆在桌上祭祖的古哿三黄鸡
古哿龙眼
祭祖的风味小吃
古哿荔枝
古哿的黄皮
清澈的泉水
古哿笔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