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纪实] 丈夫病逝,家婆离家,年幼的儿女嗷嗷待哺…北流这位母亲却没向命运低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玉林日报社、玉林市新闻记者扶贫济困联合会记者接到了北流市民的一个电话,他向记者反映了一个生活上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家庭。12月5日,记者按北流市民留下的联系地址,来到了北流市隆盛镇秧道村,走访了困境中的“85后”妈妈——陈雪平及其家庭。


遭遇重击仍自强不息

12月5日9时,记者从玉林城区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秧道村红为组2号陈雪平家时,时间已接近中午。看到记者到来,陈雪平从一个铁皮搭建的临时房子里走出来,礼貌地把记者招呼到屋里,用碗盛上白开水给记者喝。一阵寒暄后,她与记者讲述了她的家庭遭遇。



e924a014fce50a5ff4f8613f6f71298d.jpg

抱着女儿的陈雪平在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困境遭遇。


1989年出生的陈雪平几年前与同村的小伙子甘海林相爱结婚。婚后不久,他们的儿子降临。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又来到了人世间。儿女成双本是这对小夫妻的幸福时刻,但就在女儿出生的第五天,甘海林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


在产后恢复中的陈雪平承受着生活的重击,但是她很坚强。在孩子曾祖父的照顾下,她一点点康复。可是,无法接受现实打击的家婆撒手不管这个风雨中飘摇的家,离家出走了。家公早在多年前就过世了,现在丈夫又过早离世,家婆又离家出走,剩下的只有快90岁的曾祖父和这娘仨了。而且,曾祖父早就检查出是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


面对生活的突变,陈雪平再也无力一人承受,只好向娘家求助,孩子的外婆把一岁半的外孙接到了外婆家照顾。娘家人关心她,对她说:“这样下去你以后怎么办?两个幼小的儿女,现在曾祖父又是癌症晚期……”陈雪平知道娘家想对她说什么,她只是平静地说,“你们不用劝我了,我不管老人就没人照顾了。”于是,她心里放不下,又回去照顾老人了。


陈雪平一个人带着只有几个月的女儿与曾祖父生活。“没有人愿意雇一个带着婴儿的母亲工作。”陈雪平说,她一时无法找到工作。于是,她想到网络,就利用手机做微商。虽然收入不固定,有一笔没一笔的,利润也很微薄,但是“少点总比没有好呀!”陈雪平为她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成果感到自豪。


来帮帮这位坚强的妈妈

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刻,孩子的姑姑向他们伸出了援助的手——每月送来三五百元的生活费,让这样一个特殊的三代人之家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本来,陈雪平的丈夫有一位哥哥,但哥哥离异后,独自一人带着三个上小学的儿女生活,自身生活负担也很重,难于支持陈雪平。



f03c5c34305941f9166a7b24057787a8.jpg

由于住房不够,另建了两间铁棚住。


上个月,年迈重病在身的曾祖父又中风,这次彻底卧床不起。本来他还能帮上一点点忙的,这下完全需要别人的照顾。记者到来时,陈雪平正在照顾老人家吃中午饭。


面对家庭的现状与变故,陈雪平想到了村委会,于是到村里申请低保。村干部接到信息后,也来陈雪平家具体了解核对了情况,积极帮她申请,但目前还没有批下来。


陈雪平听说镇里的民政和妇联能帮助她,她很想去找一下,可是带着一个五个月大的婴儿,家里又有一位年近90的卧床老人需要照顾,也就放弃了。后来,是她的一位远房亲戚看到了《玉林日报》“新闻扶贫行动”栏目文章,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记者取得了联系。


其实,陈雪平是一位坚强的“85后”妈妈。接连的打击已远远超出了一位年轻女性的承受能力,面对生活遭遇,她没有过多埋怨,而是积极向上想方设法地养育儿女,照顾老人……


天助自助者,希望社会的大爱能帮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


(玉林日报记者 邱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