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 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 都是骗不想读书的孩子的
2003年,长安县街头“眼镜肉店”门前,记者突然来访。
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脏旧背心和油腻短裤的男人,引起了众人围观。
围观中不断有人窃窃私语: “北大毕业居然当街卖肉?上学有啥用?”
连这位男子的父亲也从村里赶来,气急败坏地怒吼:
“我供你读书上大学,不是让你来卖肉的!不上学也可以卖肉!” 他就是当年引爆舆论热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高材生——陆步轩。
那几年,陆步轩一直活在被批评的阴影下,他毕业11年,进过体制又果断离职,创业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他只得当街卖肉。
然而时过境迁,20年后再看陆步轩,他已然成为“中国最牛屠夫”!
跳出农门,高考改命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一个贫困家庭。
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陆步轩和父亲成天起早贪黑干农活,仍然无法改变贫困的家庭条件。 因此,很小的时候,陆步轩就深知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他每天都在上学的路上背书,小升初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初中的实验班。
初中课业压力增大,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课外习题,陆步轩向学校申请了助学金。
就这样升到高中后,陆步轩的学习成绩依旧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他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1984年,陆步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西安师专,但他对此不太满意,于是请求父亲让他去复读,父亲向亲戚借了钱,又和学校提交了复读申请。
陆步轩没有辜负父亲,第二年,他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消息传来,全村人都引以为傲,他们连连夸奖陆步轩: “文曲星下凡!老陆家出了个好苗子!”
带着众人的喜悦,带着对北大的敬仰和对新生活的期待,陆步轩前往北大就读。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跌宕起伏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未名湖畔梦一场, 农村娃又被打回了原形
初进北大,陆步轩把烟夹在耳朵上,盘腿坐着,面孔黝黑而牙齿焦黄,被误以为是送人上学的农村亲戚。
班里同学都是各地状元,见识视野远高于他,室友聊哲学他插不上话。
种种对比落差让他感到自卑,沉默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越发要强的自尊心。
大学四年,陆步轩在不断地学习与“追赶”中度过。
他不谈恋爱,也不参加娱乐活动。专心致志读书上课,或是听讲座和朋友们交流学习。
他骨子里充满了文人的傲气,以为像自己这样的北大高材生,毕业后一定会是单位抢着要的香饽饽。
遗憾的是,他低估了人情社会的复杂。
那年毕业的分配形势不好,以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靠关系”。
而陆步轩家里八辈子务农,没有任何背景。
自视颇高又不懂变通的他在毕业后处处碰壁,最后被县里的计划经济委员会分到一家快倒闭的柴油机配件厂工作。
没有编制,分不到房子,陆步轩住在一个六平米的门房里,工资只有正式工的一半。 他整日抹桌子、拖地、烧水沏茶,工资低、待遇差,心情越发苦闷。
1992年,他的第一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前妻当年为了文凭才嫁给他,可如今的潦倒,让她丢尽脸面。
事业失意,家庭破碎,陆步轩就此沉沦了下去。
直到1999年,在第二任妻子的劝说下,走投无路的陆步轩决定“下海”,尝试成本低、回钱快的猪肉生意。
刚开始他觉得杀猪卖肉丢脸又低档,放不下文人的架子,见了熟人就下意识地躲开。
没过多久,他街头卖肉的消息传到了村里。
年迈的父亲一口气走了几十里的山路从村里赶来,看到挥舞着大刀切猪肉的儿子,父子对视良久,眼里满是对生活的妥协和失望。
那些曾经标榜他了不起的街坊,在村里大肆宣传:“那个上北大的混得不行,杀猪卖肉了”。
2003年,一则《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的新闻更是把陆步轩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时间,他成了“读书无用”的典型,浪费知识和智力的反面教材,在街头巷尾被群嘲。
此事同时也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和热议,2004年初,当地人事部门告诉陆步轩: “当地岗位你随便挑,想去哪去哪。” 思来想去,陆步轩放弃了一手做起来的“眼镜肉店”,听从安排,去了长安区史志办。
猪肉店则交给妻子管理,表面上陆步轩的工作暂时和“北大屠夫”划开了界线。
然而,进了体制内陆步轩才知道,自己年近50岁,接着工作下去仕途很难再有发展,只剩退休、等死。
性格里的桀骜不驯使他不甘平庸,也不想等死。
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
时间来到2008年,陆步轩认识了同为北大毕业的学长陈生,他是经济系学生,十分有经济头脑。
相处下来,两人有太多的共同语言,随即决定创办一家“屠夫学校”。
陈生出资办学,陆步轩负责编写教材,他把理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卖猪肉的实践经验,为学校撰写了20万字的教学资料。
此时,兜兜转转的陆步轩终于领悟到,杀猪的手艺,卖肉的诚信,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本,心之所向。
2016年,他告别体制,辞职重新回到猪肉档,这一次不再是迫不得已的“谋生”,而是长远的“谋事”。 “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因猪肉出名,现在想回到猪肉行业做点贡献。这两次进入猪肉行业,我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第一次是生活所迫,这次是事业追求!”
他要打造行业领先的品牌,专注地把这行干好。
线上,陆步轩开了网上直营店,赶上了网购的第一波热潮,再加上“北大屠夫”标签的宣传,双十一等大促商店常常都是爆单。
线下,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都有门店,2018年,他和陈生联合创办的“壹号土猪”年销售额18亿元,连锁店超过2000家。
曾被嘲笑多时的陆步轩,通过多年的猪肉事业,如今已积累上亿身家。 最近几年间,陆步轩还频繁为母校北大捐款,总计9亿元。
陆步轩,这个于窘境中卖肉的北大人,凭借读书所赋予的眼界学识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
愣是做成了猪肉行当里的状元,全国较为顶尖的猪肉专家,堪称行业翘楚,北大水准。
他常常说:
“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北大教给我的是知识和思维方式。
正是凭借这些,我才能具备匠人精神,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可能还是个小肉贩。”
高学历带来的认知才是降维打击
的确,陆步轩的成绩不能说全部来自北大的馈赠,但北大所赋予他的眼界和学识,修养和素质以及钻研精神,得以让他追得上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我想起北大校花彭高唱放弃工作,回老家卖臭豆腐的事情也引发了热议。
当时,有多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下叹息,称这位北大高材生“塌房”了。
可现实是,彭高唱在高学历加持下,头脑更灵活、把小小的臭豆腐店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和老公共同成立了餐饮公司,做起了CEO。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书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然后能给自己带来高收入,早点实现阶级跨越,过上更好的生活。
学历是敲门砖这不假,可人们容易忽视的一点是:
越在金字塔顶端,学历含金量越高,而逆袭翻盘的机会也就越大。
就像陆步轩曾说的那样: “北大带给我最深刻的影响是自由和创新。” “如果不读北大,我可能猪肉也卖得不错,开个两三家店面,衣食无忧过一生。
但是现在我的眼光不会仅局限于此,我要打造行业领先的品牌。”
读书改变思维,思维才能改变命运。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学历无价。
因为高学历代表了思维和更宽广的视野,从认知和格局上有不同的高度。
一个人的知识、眼界和努力,都可以帮他实现人生价值,无论哪条路走通了,都能让他拥有光明的未来。
读书或许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它是一块通往美好生活的敲门砖,是一段独自前行路上的无形财富,更是获得个人增值最简单的路径。 文章来源:公众号@大音应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