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纠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各种牵绊或意外事件,无法如期到法庭参加庭审,如何帮助群众尽快化解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近期北流市人民法院平政人民法庭的一场夜间庭审,又一次丰富了“枫桥法庭”的内涵,满足了当事人的司法需求。
这起案件的原告李林(化名)、被告刘文(化名)是同村的邻居,两人因相邻的土地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几年前,刘文在两人相邻地块的田埂上砌起了水泥砖,但是李林认为这样很不方便耕作,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李林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无果后,向北流市法院提起诉讼,让刘文退还占用的田埂,拆除田埂上的水泥砖。
庭前,承办法官李学东组织双方当事人来到争议地点,对涉案田埂进行实地勘察,并听取当地村委会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弄清双方争议焦点。
“这种现象在农村挺多的,我们不如到村里开庭,庭审普法一举两得。”承办法官提议。就这样,到了原定的开庭时间,一个简易法庭在村里一块空地上搭了起来。
“法官,我今天有事,下午赶不回村里,庭审可以改时间吗?”当天,临近开庭时,刘文表示无法按时到庭。
村里群众外出打工的或者在地里忙活的,不能及时赶到法庭,李学东已经习以为常。
“这样吧,我们把庭审时间推迟到晚上,这样当事人也能赶回到村里,而且也方便耕作后回家的群众旁听。”李学东与同事商议,大家举手赞成。随即,工作人员分头找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做说服工作。最终,双方均同意将庭审时间推迟到晚上6时之后。
夜幕降临时,双方当事人赶到临时搭建的简易法庭前,村民也纷纷前来旁听。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法槌的清响,庭审正式开始。庭审中,在审判长李学东的主持下,李林、刘文充分发表意见,围绕争议焦点展开论述,法庭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权利,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依次有序进行。李学东仔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后,围绕案件争议的焦点,找准问题症结,耐心释法析理,最终,双方在法庭上初步达成调解意见。
“法官工作这么用心贴心,我们也要表达我们的诚意,法官说得对,大家都是邻居,和谐才能安居乐业。”事后双方当事人表示。
庭审结束后,法官向旁听群众进行现场普法,引导他们积极建立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
此次夜间庭审是平政法庭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该庭将持续深入推进“示范人民法庭”创建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