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秋季,特别是入学后一两周,校园内学生聚集,往往是“红眼病”流行的高发季,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当前我市“红眼病”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在此北流疾控提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导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此外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在我国为法定丙类传染病
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红眼病”以接触感染为主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为以下接触方式: 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得了“红眼病”会有什么症状?“红眼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8-48小时,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球结膜下出血为最显著的症状,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该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预后良好,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防校园“红眼病”流行要点校园篇
日常管理
发生病例时
在校期间如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校医,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经确诊为“红眼病”的患者,隔离期不得少于7天,以主要症状消失为解除隔离的判定条件。
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学校或托幼机构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要求病例居家或宿舍隔离。
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
特别是要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车辆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