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医者,可以倒在地震现场的余震里,可以逝于重大疫情的岗位上,可以猝死在无影灯下的抢救台上。
但,不该死在暴力的屠刀下。
尤其是,病号的屠刀下。
1. 他倒在血泊里,
他的同行还在抗疫。
1月26日,周二。
再有15天,就要过年了。
因为我国多地出现疫情反弹,这个春节,大部分人将会选择就地过年。
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疫情汹涌的一线医护人员,还在风里雨里和雪里,和新冠肺炎做斗争。
有个叫胡淑云的医生,却穿着白大褂,倒在了血泊中。
警方通报
悲剧,起因于他所在的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医事件:
1月26日上午9时,38岁的胸痛科主任、心内科副主任胡淑云,正带着科室医生在病区查房时,突然被一名叫曾某升的歹徒砍伤,当场倒在血泊中。
“曾某升突然窜出来,掏刀捅向胡主任的颈部,之后又接连在他的背部、胸部刺了好几刀,临走时还不忘在胡主任胸口补一刀,太残忍,太恐怖!”
目击者说。
胡淑云的同事说,去年江西疫情爆发时,胡淑云多天坚守一线,是一名抗疫医生。
从医将近20年的他,是一名极其负责的医生。
平日里,他性格温和,善待患者,技术精湛,年纪轻轻就评上了副主任医师。
谁也不曾料到,这样的他,竟然会遭到患者的砍杀。
43岁的歹徒曾某升,为什么要砍杀胡医生?
原来,2020年,疫情最汹涌时,患有心脏病的曾某升,曾到吉水县人民医院就医。
主治医生是胡淑云。 治疗期间,他病情尚未稳定,就不听胡医生的劝告,擅自离院回家,导致去年5月份,病情加重,再次住院,并怪罪胡医生没有给他治好。
这种恨,最终让他举起屠刀,砍向正值盛年的胡医生。
“我费尽周折为你治病,你心怀愤恨将我追杀。”
这种荒唐而魔幻的中国式医患,让人想起另一个悲伤了中国的医者——陶勇。
2. 一边是优秀医生被砍, 一边是新冠疫情反弹。
那是去年的一月。
受害人是时年39岁的中国顶级眼科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陶勇。
去年的1月20日,陶勇被一名手持菜刀的患者砍倒在血泊中。
他后脑勺血流不止,胳膊多处受伤,左手指险些被砍断。
惨案发生前,这位来自江西小城的中国顶级眼科专家,曾给千万名患者送去光明,还自掏腰包给贫困患者垫付医疗费,被患者称为医术和颜值都让人迷恋的好医生。
陶勇医生
在此之前,生于1980年的陶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国家级科研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2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9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6篇,被同行称为“有着院士潜质的眼科大牛”。
但,那个曾被他施救后重见光明的患者,却因对疗效不满,而恶意满满的拎起闪着寒光的菜刀,断送了他原本有着无限可能的事业。
就在陶勇医生倒在血泊中的1月20日,钟南山院士一身疲惫地从广州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后,通过一番调研,在中央电视台上向全国人民发出“肯定存在人传人”的预警。
从那天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称为逆行驰援的战士,用肉体筑起防护墙,用专业的救治和忘我的坚韧,让这片土地一次次在泪目中,感受到中国医者的力量。
从2020年到2021年。
正是有成千上万医护人员的坚守,中国的疫情才在反反复复中,把伤害和损失都降到最低。
1月26日。
就在胡淑云医生被患者砍杀的1月26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亿,死亡超过213万。
而中国尚有7个地区处于高风险,72个地区处于中风险,新增确诊病例82例,无症状感染者57例。
驰援了武汉又驰援石家庄的那批医者,又开始驰援吉林。
他们马不停蹄,奔赴战场,直面凶险。
他们招之必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他们不是军人,但他们都是战士,在白雪皑皑的中国北方,昼夜不停地救治患者、检测病毒和轮流值守。
就在他们在零下十多度的寒风中,和病毒做斗争,和死神抢人命时,他们那个叫胡淑云的同行,却倒在血泊中……
一边是优秀医生被追砍,一边是新冠肺炎在反弹;
一边是医者性命难保全,一边是医护人员上前线;
一边是抗疫人员倒在血泊中,一边是抗疫人员守在寒风中……
这,太让人心寒了。
知乎上,有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得知胡淑云医生被砍杀的消息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做了一个梦,梦从去年开始。
大家夸我们有人性的光辉,有高尚的品德,有信仰,有精神,是无所畏惧的战士,是给大众挡子弹的逆行者,是我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患者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历史也不会忘记我们。
如今,我从梦中醒来,我发现我的身体下面,有一滩红色的液体……”
这是一个医者的反讽。
这反讽,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悲鸣,让我们忍不住敲响这样的警钟:
不该在需要时,把那些穿白大褂的人,称为赤子和英雄,而仅仅过了一个转身的功夫,又让他们承受刀枪和围攻!
3. 医生不是患者的敌人, 病患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曾有人问:
培养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有多难?
有人回答,培养一个陶勇那样的医学大牛,需要至少19年,而培养胡淑云这样的基层医生,需要至少11年。
但,不管是像陶勇那样金光闪闪的医生,还是像胡淑云这样默默无闻的一生,一个歹徒,就会要了他们的命。
胡淑云医生被砍杀后,有两张案发时的照片传遍全网:
他动脉破裂,血溅三尺,染红了病房的墙壁,也浸透了病床的被褥。
画面太过惨烈血腥,我不忍再复制粘贴。
我更愿意让更多人,看到他这张照片:
胡淑云医生
这张他穿着白大褂,眼神微微带着笑意的照片,像极了我们家门口医院里很多素昧平生的普通医生。
而这种普通,恰恰提醒着我们:
医生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不是轻轻挥挥衣袖就如华佗在世,就能妙手回春。
他们也是凡胎肉身,也是凡夫俗子,也会流泪流血,也是谁家的孩子和父母。
就和平凡的我们一样。
医生,不是患者的敌人。
疾病,才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
而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孔,做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的我们,这辈子或许有很多身份,但终将不可避免的一个身份,必然也一定是患者。
所以,我们有必要看清所谓的医患矛盾,根本不是医生和患者的矛盾,而是其他矛盾异化而来的矛盾,在医生和患者之间爆发而已:
看病难,挂号难,这是匮乏的医疗资源和不断扩大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看病贵,得病穷,这是落后的医疗保险和不断涨价的医疗资费之间的矛盾;
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收受红包,这是一言难尽的人情中国和有待改善的医疗系统投诉机制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矛盾,有的属于医生个体的修为,但大部分是整个行业和医疗体制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靠砍杀,靠暴力,靠罪恶,而必须靠申诉,靠程序,靠法律。
医护人员的抗议
所以,谁也没有资格把屠刀对准治病救人的医生,逼着他们一边和死神赛跑,挽救更多人的性命,一边战战兢兢,担心自己随时丢了性命。
因为,一位中国医者,可以倒在地震现场的余震里,可以逝于重大疫情的岗位上,可以猝死在无影灯下的抢救台上。
但,不该死在暴力的屠刀下。
尤其是,病号的屠刀下。
4. 严惩伤医歹徒, 保护中国医生。
鲁迅先生说:
学医是救不了中国的。
因为,一些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再健全,再茁壮,也不过是冷漠的看客,或歹毒的杀手罢了。
一年前,陶勇医生倒下后,有位叫@TLY的医护人员说:
被辱,被砍,被杀。
前有病毒入侵,后有刀剑追杀。
气愤,痛心,害怕。
谁保我们平安,其实我们也有家。
但是,纵然有再多的伤医事件,面对冠状病毒的侵袭,无数医务人员还是会冲锋在最前线。
因为,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
因为,我们还爱着这里的人们和国家。
从18年前的SARS,到13年前的汶川地震,到一年前的新冠肺炎,再到今天的疫情反扑,我们分明看到:
危急时刻,是那些身穿白大褂的医者,把白衣当成铠甲,用肉体铸成人墙,将风险隔离门外,把平安留给我们。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扣动情绪和偏见的扳机,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医生。
在这个疫情尚且汹涌的时刻,在这个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呼吁:
严惩伤医歹徒,保护中国医生。
在医院门口设置安检,为中国医生架起第一道防线。
也愿终将成为患者的每个人,都能明白: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孤军奋战。
为世人谋生者,不可使其葬于人心。
保护中国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这片土地,保护今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