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羞辱的女孩
成都疫情,上了几天热搜了。
现在,这座坐落于中国西部的美丽城市,是全中国最关注的地方:
已有6位本土确诊病例。
12月7号两位老人确诊,12月8号老人的孙女—— 一个20岁的女孩子,也被确诊。
这本是一桩不幸的突发事件。
这些在庚子年深冬感染新冠肺炎的成都人,和早春感染病毒的武汉人一样,都是需要被我们善待的同胞。
只是,恐慌之下,总有恶意涌动。
一些比病毒还凶险的人,习惯于在灾难中,揪出一个无辜的对象来仇视,借此用对立和渲染,掀起网络世界的暗战,满足自己孱弱的存在感。
这个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女孩,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感染新冠肺炎24小时后,这个20岁女孩的流调信息(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简称)在网上曝光,遭到1000万乃至更多人的围观。
不明是非的人,把对病毒的恐慌投射到她身上,仿佛她就是召唤病毒回归的罪魁祸首:
女孩被曝光的信息
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件和家庭住址,一览无余。
她去过的中央公园、美甲店、麻辣烫店,和确诊前两天深夜去的4家酒吧,都成了罪恶的代表词。
有些人开始脑洞大开地编故事,认为这样一个经常逛夜店的女孩子,肯定从事某种不可描述的勾当:
臆想她是外围女。
猜测她是做妓的。
诅咒她肯定不干净。
认定她就是坏女孩……
网上的恶意评论为自证这种预言,有人不惜盗用另一个无辜的湖南女孩的朋友圈截图,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是她,是她,就是她,一看就不是好人……”
无辜躺枪的另一个湖南女孩
一看就不是好人。
这种常常在耳边犹如惊雷一样,炸出一地傲慢和偏见的言辞,可以说是近年来,诸多网暴的源头:
“我只愿意相信我看见的,我认为的,管特么什么是真相,会不会伤害到别人。”
这种站在狭隘自我上的僵化认知,肆意蹂躏着客观和公正,也无情践踏着底线和伦理。
可悲的是,自从互联网来到中国,这种恶意就没有断过。
这种局面之所以频频出现:
①法律惩戒不够,造谣代价太低,根本威慑不了坏人。
②作恶者的恶意,引发了乌合之众的更多恶意,相互掐架和辱骂中,很多人都变得戾气满满,而忘记了清醒和思辨。
而这,恰是作恶者最乐意看见的混战。 幸运的是,成都20岁女孩陷入荡妇羞辱,被推向恶意的中央后,清醒站了上风,善意展露头角,大众变得理性。
所以,相比谴责喷子和坏货,我更愿意花费笔墨,写写这个事件中,最温煦的那部分——
2. 敢发声的良者
20岁的女孩被人肉网暴后,有些人沉浸在杀人不见血的狂欢里,更多人呐喊在客观而悲悯的善意里。
越来越多理性的网民,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女孩外出泡吧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确诊,她和那些恶意散播病毒的“毒王”,有着本质的区别;
●女孩确诊之后,毫无隐瞒且如此详尽地向相关部门汇报个人流调信息,是为了让有交集的人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恶意;
●只要不犯法,这世上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私人生活是私人生活,公共危机是公共危机,谁也没有资格打着疫情的幌子,用不带刀的杀戮,把一个合法公民钉在耻辱柱上;
●流调信息是限于防疫内部的资料,是谁公然把这个女孩的信息传到互联网上,在白色恐怖之下,又制造一场隐私危机?
发出这些理性拷问的,有普通的网民,有各社交平台大V,有公众号作者,还有敢于正面刚的官媒。
其中,12月8日,《成都日报》官微这样评论: 在被确诊之前,她不过是这个人口超2100万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年轻人。 活动范围大如何,喜欢与朋友聚会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与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样……不应成为可以被他人随意浏览、点评的信息; 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
成都日报官微的评论
这,才我们需要听到并坚定追随的声音。
它好就好在,看见了人。
看见了那个不幸感染病毒的女孩,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珍贵的人,此刻更是一个需要温暖和爱的人。
而爱,才是抵御病毒和魔鬼的良药,也是人性终极的渴求和归宿。
毕竟,如果恶意和攻击能解决问题,那么爱和公平将无任何意义。
正因为此,这个发生在新冠病毒蠢蠢欲动的寒冬的故事,也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3. 她说人间值得
12月9日,确诊新冠肺炎的第二天,那个身处舆论风暴眼中的20岁女孩,在社交平台上第一次正面回应此事:
●向成都市民致歉;
●确诊后自己第一时间配合防疫部门的流调,如实汇报行踪以免疫情扩散;
●请辱骂她的人放过她和家人,她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肺炎;
●她之所以深夜在多个酒吧辗转,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
●希望大家能理解她。
女孩的回应
其实,这个女孩根本不需要道歉。
最该道歉的,是随意透露她隐私的人;是恶意揣测她身份的人;是一些没有底线的平台和媒体……
更闪现人性光辉的是,这个昵称为“鱼丸不好吃吗吗”的赵姑娘,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近况: 病情稳定,暂时没有症状;
密切接触的室友和朋友,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隔离的医护人员对她很好,很多陌生网友和媒体记者给她发了温暖善意的短信。
“对于这些善意的声音,我想说——人间值得。”
她说。
人间值得。
这四个字,从一个刚刚确诊新冠肺炎,又遭受了网络暴力的女孩嘴里说出来,让多少辱骂她的人羞愧,又让多少关心她的人泪目:
她遭到了病毒的攻击,却葆有生而为人的善意;她承受了如此大的诋毁,却依然热爱人间。
但人间值得,仅仅有爱,还是不够的。
它需要良人的抱团取暖,更需要法律的利剑出鞘。
12月9日下午,成都警方发出通告:
擅自把这个20岁姑娘个人信息,发到自己微博上的王某(男,24岁),因严重侵犯他人隐私,被警方行政处罚。
虽然,这个处罚来得晚了一点,我们至今也不清楚,这个王某到底是什么来头,但这个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让违法者归法律,让无辜者得善待;
让事实和真相,穿越几条街后,把谣言和中伤堵在拐角处;
让兴风作浪者如愿得到惩戒,让理性思辨者如期觅得光亮。
同时,这起全网热议的事件,也提醒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前提是,我们是一味和恶龙交战,还是选择向光明靠近一步——
4. 当个追光者
2020年,比任何一年,都让我们感受到善与恶的交织,好与坏的冲突,光和夜的暗战。
这是疫情恐慌之下,斑驳人性的两极,也是灾年荒年之里,价值三观的碰撞。
功劳大如钟南山、张文宏者,这边刚刚从抗疫前线回来,那边就被女星公知吊打:
“你被评为共和国功臣,救了几个人?”
“让中国人喝牛奶,你就是崇洋媚外!”
平凡如走进快递站9秒后,被偷拍者造谣为“偷情少妇”的28岁未婚杭州姑娘,确诊新冠肺炎24小时后被1000万网友骂为荡妇的成都女孩:
“一看就是耐不住寂寞的已婚女人!”
“天天泡吧的都是不干净的女孩子!”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为什么弱智和喷子,总是在狂欢,而智者和良人,总在流泪呐喊?
为什么,互联网来到中国近30年,一场又一场网暴,让无辜者遭受劫难?
因为法律不彰,所以恶人当道。
因为善良廉价,所以好人愤懑。
今天,成都20岁女孩的故事,用正向和善意一再提醒我们:
法律硬起来,恶人才会怂下去。
我们的法律,还需要再硬一些。
好人多起来,戾气才能压下去。
我们的好人,还需要更多呐喊。
生为互联网一代的我们,也要提醒自己: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这善良,就是在事实并不清楚时,请不要预设立场,否则事件中心的无辜受害者会受伤;
这善良,就是在他人遭遇不幸时,请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是否也愿意他们遭遇流言和误伤;
这善良,就是每当我们想当然地指责别人时,请停下来三秒钟问问自己,是不是这世上的所有人,都拥有我们习以为常的条件、处境和见识;
这善良,就是当很多人围绕恶意起哄时,我们要敢于当一缕清醒的光,宁愿沉默地温煦,也不要聒噪地中伤。
因为,人间值得。
而你我,皆是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