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立方米的水能做些什么? 做两顿饭、给鱼缸换一次水 简单洗几件衣服…… 对于家住上海市长宁区 江苏路街道87岁的张美霞老人来说 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
“我们独居老人最怕的 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街道说要给我装上这个智能水表 我举双手赞成!” 张奶奶口中的这个智能水表 正是上海推行的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之一
87岁的张阿婆在厨房里刷洗餐具。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给独居老人安装一个智能水表 实时监测老人的用水情况 12小时内用水量一旦低于0.01立方米 街道层面的“一网统管”平台 就会接收到报警信息 并及时通知社区,社区志愿者 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
“社区里的独居老人都有 ‘一对一’结对子的志愿者, 平日里我们每周都要上门看望这些老人, 但没办法做到无微不至。 这些智能设备就派上了大用场, 把老人的日常细微处都能关照到。” 张奶奶的结对志愿者李春说 “只要用水超过0.01立方米 我就知道老人在家还很好, 我也就安心了。”
张阿婆家的水表上安装有数据采集装置。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网友纷纷为人性化的智能水表点赞, 并表示,建议全国推广!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为518.12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35.2% 其中,独居老年人数31.74万人 破题独居老人的养老难 科技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独居生活近20年的张奶奶 平日里爱在阳台养养花 手机只会“打打电话、拍拍花” 她感慨,以为自己会是 被科技进步“忘记”的人 如今家里安装的高科技 “四小件”却给她带来不少安全感
张阿婆家门上的门磁设备,可以向街道城运中心提供特定时间段内的开关门次数数据。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智能水表、智能门磁 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 上海不少独居老人正在 被这“四小件”全方位守护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内景,报警信息实时传输至这里的后台。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我们之所以积极探索智慧养老, 不仅是解决现实痛点, 也希望让老年人 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 街道党工委书记戴涛说, “智慧城市的建设既要有智商也要有情商 未来我们不仅关注 0.01立方米的用水下限 还将探索上限 一旦监测到用水量 暴增或长时间持续用水 我们都会预警 让志愿者上门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