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8662|回复: 0

[其他] 发现了那么多远古树木沉积群和那么多的树木化石,写一篇重量级的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地质学的”大洋缺氧事件”是错误的伪命题》

  去年在广西玉林市(包括其管辖的北流市)发现了十几个远古树木沉积群,其中玉林市五彩田园荔枝园的一个远古树木沉积山的剖面不仅有大量树木泥化的的沉积,还有大量树木腐化干化的沉积,当然还有不少保存相对完整的树木残体和残块化石沉积。而玉林五彩田园槎冲村的一个废弃的砖厂的几个矿山剖面的一个剖面树木沉积虽然泥化很严重,但是从形态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是树木泥化的沉积,另外一个剖面上面是树木泥化、腐化、干化的大量沉积,中间往下几米是大量树木化石沉积,地下应该还埋有很多的树木化石沉积。而第三个树木沉积群也在槎冲村附近,也是个废弃的砖厂的矿山剖面,这个剖面有大量的树木干化和树木腐烂化的沉积,远看就好像一个干木和腐木堆积起来的树山一样。

  如果你问我对这些庞大的树木沉积群与大量树木化石判断有几成把握,我敢说:“我有十成把握,百分之百确定它们是远古树木沉积群以及树木化石。”因为这些庞大的树木沉积群不仅有大量干木、腐木沉积,而且有大量的保存相对完好的树木残体与树木残块沉积,更有大量树木泥化、石化沉积。当然,在五彩田园接近北流市贵人关公路边还有一个远古树木沉积的山的剖面,这个远古树木沉积群大部分已经石化。而玉林市园博园附近和旁边我也发现了两个庞大的远古树木沉积群,甚至在玉林市郊区接近陆川方向的玉林先进装备制造城也发现了远古树木沉积。

  上个月去图书馆看地质与化石书籍,发现了日本的一个大学地质教授所谓的“三叠纪大洋缺氧事件”的一副海底地层照片,我发现这幅照片的红黑相间页岩和我在北流市大风门公路两旁的剖面红黑树木化石页岩非常相似,大风门公路穿过一条山脉,去年我在这个山脉缺口公路两旁的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的树木碳化、树木石化以及树木碎化又石化的现象。日本的一个大学地质教授照片说照片中红色层是海洋中有氧时期地层,黑色层是海洋陷入缺氧状态时期地质层,其实这种判断和研究我认为是错误。我的树木化石论文曾经说过:“其实黑色的是树木碳化的化石,红色的这些所谓沉积页岩是松树类高大树木倒塌或者被挤压形成的树木化石页岩”。

  这两天我在网上查关于地球缺氧事件的资料,百科说:“缺氧事件是一个区域性甚至洲际性的地质事件。其沉积物以细粒、薄层和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为主。缺氧事件可以发生在从陆表海陆棚海、大陆斜坡到大洋盆地的各种环境。发生时段从前寒武纪到显生宙各海侵等时段,发生的时段广,统计不完全。”百科还附上缺氧事件的发现资料:20世纪,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在各大洋打钴,钻杆穿过年轻地层,钻到了距今1亿年前后(白垩纪中期)的沉积物。科学家意外地发现,那时广泛分布的并不是红黏土,而是黑色沉积物。它的厚度多在45270米之间,有机质含量高达1%30%。显然,1亿年前的海洋状况与现代明显不同,这种状况发生在白垩纪中期这一特定时期,被称为”大洋缺氧事件”或叫”白垩缺氧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也就是黑色沉积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引起了海洋学家的广泛注意。

  1亿年前的缺氧事件或黑色沉积层的成因,有的科学家说:“是因为海水停滞、含氧量低。”有的科学家说:“是因为海盆闭塞。”也有专家认为:“主要是有机质大量供应或海侵所致。“可谓众说纷纭。探索白垩纪缺氧事件的奥秘,对研究海水化学和海洋环境的变迁很有意义。

  去年我在玉林的五彩田园发现了几处几根特别巨大的远古树木化石、树木腐化以及树木碳化的地点,我就判断说:“玉林地下有一层厚厚树木化石层。“最后我真的在五彩田园发现几个庞大远古树木沉积群和不少树木化石。之后我在玉林发现的远古树木沉积群越来越多、发现的树木化石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我的家乡玉林管辖的北流我也发现了几处庞大的树木沉积,包括北流大风门公路两旁的树木沉积群以及我现在正在考察的北流市这个庞大的化石群不远处的两个山的剖面远古树木沉积。

  以前我的远古树木沉积和树木化石论文就说过:“地质界把植物化石尤其是树木化石放在了及其次要的位置,甚至是一笔带过,这是错误的行为。”历史上从乔木出现陆地开始,树木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个纪元(四亿年左右)。我的论文也说:“从我的考察我们可以科学合理想象:”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所以树木得到大量自由生长,不少树木长得高耸云天,很多树木都非常巨大。除了自然灾害如打雷闪电、火山喷发引起的树林火灾对远古树林造成伤害外,那就是冰期的覆盖、融化以及相应的远古历史上数次海洋进退(海侵与海缩)对地球远古高大树木造成破坏。“所以地球几亿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树木生长还是非常旺盛的,于是我就敢判断地球地下有一层很厚的远古树木化石群与树木沉积群。

  我在广西玉林市实地调查发现:“除了喀斯特地貌、花岗岩地貌的石山外(当然这些喀斯特地貌也有一些树木化石,而有些花岗岩地貌却是树木化石被岩浆融化后形成),玉林市和北流市有不少所谓泥山和所谓的泥土山脉的剖面主要由远古树木沉积群形成的树木化石或者远古树木腐化的泥土形成,当然有些树木形态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在我家乡贵门关的喀斯特石山剖面我还发现了不少树木化石和大根树木炭化的痕迹。甚至发现一些碳化的树木化石变成了黑色的碳酸盐岩,当然这种碳酸盐岩石化不是很严重,还有很多碳元素没有完全石化,拿起来手会变黑。而我在玉林市园博园不远处的一处远古树木碳化的剖面也发现了这种还没有完全石化的碳酸盐岩。这让我大为震惊。于是我认为不少碳酸盐岩是树木化石演化形成的。

  去年我发现玉林市五彩田园的三个废弃的砖场的废弃矿山树木腐化而形成的泥土却和粘土很相同。于是我感叹说:“怪不得这三个砖厂选址在这三个地方。因为我家乡北流是粘土(陶瓷)之乡,于是我回到北流的一个工地地质考察这些粘土,这个工地把一条山脉挖开、挖断,我发现山脉里面的很多泥土(粘土)和玉林市远古树木沉积群形成的粘土相同,而北流市这条被挖开的山脉不少石头还是树木化石。这也证明北流市这条山脉与大风门那条山脉一样、也是由远古大量树木沉积、泥化、炭化、石化形成。于是我判断说:“如果说:“粘土是由树木腐化、泥化后经过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持久的化学反应作用下而形成的。“那北流的这些所谓的泥山之中就是埋藏了大量的远古树木泥化和树木石化的泥土。”

  最后我的远古树木沉积群与树木化石论文也判断说:“不仅在广西的玉林市地下有一层厚厚的树木化石存在,中国甚至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一层厚厚的远古树木化石存在。不仅玉林市有大量的远古树木沉积群,中国甚至世界很多地方都会有大量的远古树木沉积群存在“。

  我现在考察的北流市这个远古化石群也是喀斯特地貌,其岩石主要由碳酸盐岩构成,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而方解石的化学组成氧化钙占56.03%,二氧化碳占43.97%,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1884年,美国学者戴维斯(Davis)提出喀斯特地区地理循环理论,指出喀斯特作用的化学机制为当水中含二氧化碳时,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很强,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形成碳酸,后者电解析出氢离子,与石灰岩中的碳酸根离子作用形成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并随水流失。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碳酸钙将发生沉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而岩溶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我认为他的观点并不健全和完全正确。我认为:“喀斯特地貌的出现是因为喀斯特的岩石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组成,而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含有大量的碳元素,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和水接触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很强,而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形成碳酸对,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进一步溶解,而湿热气候(如亚热带地区)多雨闷热加快或者说加重了这种溶解速度,因此广西、云南和贵州大部分山头和山脉是喀斯特地貌。

  我正在考察的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的化石大部分诞生于碳酸盐岩或者黑色的泥岩之中。这样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地球诞生的时候已经拥有大量的碳元素,而生命确是在有大量碳元素的海底热泉或者海底火山喷发的区域诞生,这些海底含有大量碳元素的泥土诞生了原始的条状或者点状珊瑚,这些原始珊瑚不断发育变成了管状、四射珊瑚、床板珊瑚、日射珊瑚等珊瑚以及苔藓虫等海洋早期生物,而早期的珊瑚、苔藓虫与苔藓演化出早期的各种海藻类植物以及裸蕨类、石松类植物,最后这些早期的裸蕨类、石松类以及各种海藻类植物演化成陆地的各种植物。由于乔木的大量出现,远古大量植物尤其是树木死亡、沉积、腐化、质变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或者远古大量树木死亡沉积形成地下的一层厚厚的碳泥和树木化石,碳泥越积越厚、越积越高,下面的碳泥有些就会变成煤炭以及树木碳泥化石、有些碳泥和其他的矿物融合就会变成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化学家也证实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去年写的论文就说:“碳元素变成植物(树木),植物(树木)死亡之后又变回碳元素,这是一个伟大的循环“。碳元素等元素诞生了植物,而大部分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空气中的氧气等。到了晚上又呼吸空气如氧气等释放二氧化碳。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循环。

  所以地质学所谓的“大洋缺氧事件或者地层缺氧事件”我认为根本就是错误的伪命题。我比较赞成所谓的缺氧事件主要是有机质大量供应这种观点,而这种大量的有机质供应我认为一是:“原始碳元素的大量沉积形成“。二是:”远古大量树木沉积、腐化和碳化形成“。人类的一些地质学家没有重视地球植物化石尤其是乔木的化石研究才会犯大洋缺氧事件这种严重错误。所以搞地质学的不仅要懂得矿物成分,还要了解地球植物(尤其是乔木)的历史与化石历史,当然更要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下面这副是日本的一个教授发现的所谓三叠纪大洋缺氧海底地层
856186_782d63be51c9b3b88f33ce27033a7b50.jpg
  下面这些是我在北流市大风门公路两旁剖面发现的远古树木石化、碎化和碳化沉积
856186_9b852b51cf1de093151c5878d5f08d0b.jpg
856186_436601c54b687f2636be769c7aecadb0.jpg
856186_432e3a0b8475dd515e0a836e45663db5.jpg
856186_7dcfb15786c0c9b4de3c3fbdb947d73a.jpg
856186_1a50bb629072158951b80439022f832f.jpg
856186_d69d9ed41bfc3146173ac4af81136756.jpg
856186_d3a43baa0d2362b6cab3931965e10395.jpg
856186_315687fbecdf2c948e6ac9e34a5c6078.jpg
856186_36b378ccd6490aa6bd5b1bd01c5e725d.jpg
856186_45854ddfdcb09b4a918b2ed034df2dd0.jpg
856186_430e30878576369cf94095e7feceaf98.jpg
856186_6b8d386a661b4cd0d608abbea6acdeb3.jpg
856186_738f15b583e565e823aade09df7b5023.jpg
856186_473e9163f18c5673281a2a4cb5788de5.jpg
856186_95a3a786ece4cbebd0d48f18ef53921b.jpg
856186_bcbc5f2a6848b75ea7b09f9469f969f0.jpg
856186_213656a116d1fd891cdc065d02c234c7.jpg
856186_64f0ec521b0bb1d4c1b456e139e58288.jpg
856186_4d6957947f3570b05032454aca29b4b0.jpg
856186_ff0953a3599fc7a67a5011d12ce57a37.jpg
856186_9c988764376fd55f517b8a4b9e35d27a.jpg
856186_c63192ea501438b49d9d03d41e6d4f1b.jpg
856186_2c5fb5d7f4bd5ee21c2f1d9dc5dc20c5.jpg
856186_d970396627cd37e4097f5b2b6bd3c090.jpg
856186_94c984fc24b8bb6763049cec9ba4e065.jpg
  
这是玉林园博园旁边的一个剖面发现的远古树木沉积群的红色松类树木化石,这种鲜艳的红色与日本那个教授发现所谓红色页岩相同。
856186_022207e2c360c32892d7c58853593895.jpg
856186_9fc96b5dc441050dd5d8dbea41667a35.jpg
856186_9097d4d522c28b03da2f8c3c62e166d5.jpg
856186_0f3d4e9e0afd70a691f09e39767c694d.jpg
856186_3e734dcc998e4474e88b0a956dae8a3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