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2010-12)
本帖最后由 郭佬 于 2010-12-19 10:35 PM 编辑洛阳地处河南西部,横跨黄河
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现辖1市6区8县,总面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
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洛阳素称、“九朝古都”,据考证,行后有夏、东
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史长达1529年,是
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在隋唐盛世,洛阳人口百万,成为世界上最
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好想去呀,我都没有去过这种地方。。。。:'( 好地方
真想去看看 郭佬 好久不见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