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三农] 可复制的“石榴经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春伊始,在北流市平政镇石榴村不远处的龙石平安大道两侧稻田,油菜花肆意绽放,金色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尽享春日美好时光。

  道路宽敞平坦、焕然一新,龙石平安大道大部分路基已拓宽至11米,早无往日弯多路窄、会车困难的状况,不少市民驾车前来游玩,感受新农村的巨变。

  龙石平安大道拓宽工程是一次汇聚民意的举动,全村超80%的村民捐资,筹款达80多万元,还有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建设热潮中。

  在石榴村,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该村通过发扬“石榴籽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村委大楼、修路、发展产业等,并逐渐形成效果佳、可复制的“石榴经验”。而平政镇举全镇之力,推动“石榴经验”在各村开花结果,绘就了一幅壮美乡村振兴画卷。




f36c93c1ad3ce1ec923e11750724437e.jpg
北流市平政镇石榴村。
“石榴籽”紧抱成团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石榴村,一座座新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人们脸上洋溢着质朴憨厚的笑容,正无声讲述着“石榴经验”带来的巨变。

  在一系列大变样中,最让村民感到欣慰的莫过于新村委大楼的建成,因为那是他们捐钱、出力,甚至让出旧房、菜地,同心协力用时6个月,才筑起的新大楼。

  此前,石榴村旧村委是一幢一层的砖混结构房屋,年久失修、结构老化,被戏称为北流市最破旧村委会。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平政镇干部多次到村考察、商谈,鼓励村两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了方向,何惧路长。2020年底,石榴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华联系上老田集团董事长田振华,提出重建村委大楼的建议,没想到对方大为认可,承诺捐款78万元,还发动身边朋友捐款捐物。

  有了乡贤田振华的承诺,刘玉华心里有底了。之后,她带领村干部一头扎进走访、联系群众中,挨家挨户了解群众意愿,碰上不在村里的,一个个电话跟进落实。“常常一天要打四五十个电话,晚上还经常熬夜加班。”刘玉华笑道。

  2021年6月12日,村里成功召开乡贤座谈会。会上,乡贤们提出成立“重建石榴村委会理事会”,踊跃捐款超200万元,只想尽快建成一幢拿得出手的村委大楼。

  钱有了,地还缺。规划建设办公大楼、文化长廊、健身场所等,仅拆除100平方米的旧村委重建,是远远不够的。“村民最看重的就是土地,想要他们让出土地肯定困难重重。”刘玉华与村干部咬牙上阵,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项工作格外顺利。

  其实,村干部来回奔波,走访群众、引导捐款的一幕幕,村民都看在眼里。走进彭广两兄弟家中,他们似乎已知村干部来意,很爽快就让出自家3间泥房和原门口道路。在村民林瑞庄家中,简单听完诉求后,他挥挥手,没提任何要求,承诺出让自家有产权的房子、土地。“村委大楼是我们石榴村的脸面,一定要建好。”彭广、林瑞庄等人反复叮嘱道。

  当时,让出的土地上仍种着不少蔬菜。于是刘玉华与村干部将地里的蔬菜一棵棵收割好,小心翼翼地送到刘名球、李英秀、廖瑞芳、古永娟等村民的家中。“不能让群众出地还损失大批蔬菜。”刘玉华说道。

  过去,石榴村基础差、底子薄,建楼、修路等这种大事根本想都不敢想。这次新建村委大楼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点燃了村里发展公益事业的热情。

  由石榴村民组成的工程队,以市场最低工价承包建设;乡贤理事会成员组成的施工队,参与村委大楼施工,不收任何工钱,无偿参与;其他村民盯着工程建设,哪里需要人手,立马携家带口加入。一个村委大楼,牵动所有人的心,仅用6个月时间便建成功能齐全、全市领先的三层三合院式村委会,面积共850平方米,包括村委办公大楼、卫生室、文化长廊及附属设施等。

  “过去两年里,石榴村一口气建成新村委大楼,拓宽龙石平安大道和湴坡组—六堤组道路,整治河道沟渠、美化村容村貌,还帮助脱贫户增收致富。眼前的家园哪还有落后的模样?”村民陈超德颇为自豪地说。

  数年前,陈超德放弃外地的生意,回到石榴村,投身到金斗岭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中,见证村里这些年的巨变。以往因为贫穷、落后,周边的姑娘都不愿嫁到石榴村,现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乡村生态旅游,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石榴村更是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胜村、富裕村、魅力村。

  如今,村民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不分宗族,不分姓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以“小我”之力成就基层“大我”之事。

  前不久,水圳田组的群众反映,路边竹子挡住行车视线,村民自主处理掉路边的一大批竹子;塘底组自主筹资10万元,对组内村道路基进行拓宽,方便群众出入……刘玉华细数着各村小组自发开展的公益事业。“各村小组深受影响,遇到事情,会第一时间发动群众,合力解决。”


 公益事业有组织
催化乡村发展“乘法效应”

  2024年元旦,石榴村村委大楼内,聚集一批村镇干部和40多名乡贤,他们笑颜逐开。

  这天,北流市平政镇石榴公益事业促进会成立,乡贤、群众纷纷捐款,一天内共捐超30万元,为下一步促进会主动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修桥造路、扶贫济困打下坚实基础。

  “成立促进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促进会秘书长彭观飞颇为严肃地说道。此前,石榴村的公益事业是无计划的“修修补补”,遇上急事才匆匆发动乡贤、群众。成立促进会后,可“清单式”精准开展公益事业,形成可持续的、牢靠的长效机制,为项目回乡、资金回乡、人才回乡等**强大助力。

  彭观飞等人走访时,询问大伙对村里的公益事业还有什么新期待?一挑起这个话头,村民便打开了话匣子:“石榴小学沿木兰田河至杉木根道路急需扩建”“石榴小学食堂条件要尽快改善”“长垌组至木兰田组道路也有待改造”……

  促进会的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群众意见大、影响广的诉求,根据轻重缓急,标注时间,逐年解决。

  石榴小学沿木兰田河至杉木根道路狭窄,缺乏河边围栏,存在安全隐患。“这个项目一定要在今年内完成。”促进会会员、村民代表各自暗暗下定决心。经讨论后,最终成功将其列入石榴公益事业促进会的事业项目库首要项目,计划在2024年内完工。

  “修路我要捐钱,这是我今天的收入。”村民卢振生拿着350元来到村委,交到了刘玉华手中。

  看了看手里的钱,刘玉华向记者讲述促进会的理念,即是“每人每年捐出一天的收入来支持村里公益事业”。春节期间,已有不少村民响应号召,积极捐出一天收入。

  “不是说非得是收入,可以贡献一天时间,来村里当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刘玉华向记者介绍。

  2月2日,村里组织人员**河道,一大批返乡大学生报名,穿着水鞋、提着铁铲,对村内河道、沟渠、池塘内积存的各种垃圾进行地毯式**。他们用一天的志愿活动,守护河流的“颜值”与“健康”。

  从自发捐款到规范公益,从村委主导到促进会发力,石榴村催化乡村振兴的“乘法效应”,用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热情,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大变样,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一双强劲的翅膀。


推广“石榴经验”
撬动基层治理大作为

  在合力完成一个个“民心工程”“幸福工程”中,石榴村也摸索出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的“石榴经验”,即通过“三主体一机制”(村两委+乡贤+群众+公益事业促进会机制),团结乡贤、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抱成团,劲往一处使,推动村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变。

  “石榴经验”在石榴村的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它具备凝聚一切力量,投身到共建共享宜居美丽家园中的魅力。真切的变化摆在面前,各村“眼热”了,纷纷加入效仿学习的大军中。

  岭南村主干道缺少路灯,群众夜间出行不方便。该村村两委发动乡贤、群众,筹集资金14.8万元,安装路灯100盏,实现主干道路灯全覆盖。在灰沙村,群众自筹资金约3万多元,完成村道养护1公里左右。北河村、六合村等多次前往石榴村参观学习,并随后发动群众捐钱出力,改善村里基础设施。

  2021年以来,全镇共筹集各类捐款1726万元,群众无偿出让土地117.53亩修路建校,镇村各项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提升。

  “‘石榴经验’最宝贵的莫过于可复制、可推广。”平政镇党委书记林银涛介绍。近期,该镇组织带领各村干部到石榴村学习,并引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和特点,学习“石榴经验”精神,成立公益事业促进会,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回乡、资金回乡、人才回乡等事宜,以加速各村发展,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日前,镇里的工作人员走进岭垌村村委,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洲第一时间开口询问道:“岭垌村公益事业促进会证书下来了吗?”

  得到肯定答复后,李洲满脸尽是喜悦,仿佛看到村民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时的笑容,那是乡村振兴路上一份份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石榴经验”正如如星星之火,在平政镇各地遍地开花,呈现燎原之势。

相关:“石榴”红了 日子火了
c33b26b7a7b42aa8a1dfb37250398888.jpg
  北流市平政镇石榴村通过党建引领、村委协调、乡贤带头、村民参与,齐心建成三层村委大楼。

e77599c64a2aa1eb43ab38da51ad2b1c.jpg
石榴村乡村新貌。

  一幢三层气派的村委大楼、一条11米宽的平安大道、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近年来,北流市平政镇石榴村村民团结奋进,齐心建设,关系民生福祉的“大动作”接二连三。石榴村广大干部和乡贤群众通过“三主体一机制”(村“两委”+乡贤+群众+公益事业促进会机制),紧紧抱团、凝聚合力,营造了“石榴振兴人人有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75f3c10dd25de6957c6b1bae85b709c5.jpg
  
位于石榴村的金斗岭生态旅游度假区。

  如今,“石榴经验”被汇编进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乡镇改革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书,并被写进北流市政府工作报告。“石榴经验”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平政镇乃至北流市推广。


b8fb58b34b9a4bb86d1acf37d470d308.jpg
  
平政镇石榴公益事业促进会成立时,村里乡贤带头捐钱捐物。(北流市平政镇政府供图)

  平政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石榴经验”,六岭公路、两双公路拓宽工程就是新的实践范例。其中,六岭公路已筹集捐款140多万元,将路基拓宽至6到9米,路面硬化6米,将使沿线5个村3万多人受益;两双公路目前筹集捐款25万元,路基由原来的3.5米拓宽至6米。

0555bd34c501bdddfa2dc2191954db65.jpg
 
 在石榴村带动下,平政镇岭垌村群众也纷纷出钱出力拓宽村道。

  此外,平政镇各村正由挂村镇领导、村支书带队拜访各村乡贤和群众代表,结合本村实际和特点,学习“石榴经验”,商讨成立公益事业促进会和项目回归人才回乡等事宜,全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7a4bd0afd3c3f94176676620105a4d3.jpg
石榴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